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都要迈出第一步,走出第二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佛说:“修行应当日常化,要从点滴开始。”很多小事你为之,便可成就大事。从古到今,成大业者,必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有毅力肯坚持的人。成功的真谛就在于脚踏实地,坚持到底。生命的伟大,都隐藏在日常的平淡微妙之中,需要你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才会发现。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细节成就人生。对于修行的人而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经验、点滴智慧就是佛理。那些小小的细节,那些毫不起眼的细微之处,常常体现了一个人修行功夫的高下。
对于悟者而言,佛理处处都在,又处处都不在。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智慧就蕴涵着深层的佛理。
修行的点滴功夫是什么呢?它就像是浩瀚海洋的一滴水珠,像千里钢轨上的一颗道钉,是巍巍群山中的一抷泥土,是我们接待客人的一个眼神,这些虽然都很细小,但却是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不可缺少的。
这些点滴的功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细节。它常常很“小”,所以被人视而不见;他常常很“细”,所以使人感到烦琐不屑。然而,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成败与否恰恰就取决于这些细节。不同失败事例都有着同样原因,签合同因为错字而损失数万;按错电钮造成重大的事故;林场的一丝青烟足以引发大火,这些事件始终在告诉我们,细节不能疏忽。
有一位石先生搬进了新居。
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后,石先生与太太刚要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这时门铃又响了。石先生想,这么晚了怎么还会有客人呢?于是他便起身开门,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两位素不相识的中年男女,看上去像是一对夫妻。石先生正在疑惑中,那男子先开口自我介绍说:“我姓李,是一楼的住户,上来向你们祝贺乔迁之喜。”
原来是邻居啊!石先生赶紧往屋里让。
李先生连忙摇头说:“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
石先生说:“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您尽管说。”
李先生请求道:“你们以后进出单元防盗门的时候,希望能够轻点关门,我们住一楼,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石先生夫妻,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石先生沉默了片刻,回答说:“当然没问题,只是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了。只是想冒昧问一下,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呢?”
李太太忙解释道:“我们其实也不喜欢住一楼,又潮湿又脏,但是公公腿脚不好,而且还有心脏病,心脏病人需要适度活动。”听完后,石先生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
在这栋楼房中住了一些日子后,石先生发现他们的单元门与别处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所有的住户在开关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不像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巨响。一问,大家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
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妻又来到石先生家,一见到他们,就先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石先生急忙扶起他并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老爷子在医院病故了。在病故之前,老爷子曾对儿子交代过:对大家这些年来对自己的照顾非常感谢,给邻里带来不少的麻烦,要求儿子挨户拜访,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
听完之后石先生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给年长的邻居叩头时粘上的。
送走了李先生夫妻,感慨万千的石先生对太太说道:“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呀!”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应该与别人和睦相处,都应该互相帮助,互相体谅,多给对方开一些方便之门。有些时候,自己做得只是一丁点儿小事却换来别人的万分感激。
而这种内在的修养,就来自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明白点出了在佛法的修行上,师父或老师只能指点方法、门路,如果想要真正学到本领,还是要靠自己的体会和努力。但究竟如何修行,要看个人的用心了。
圣严法师在《人行道》一书中明白指出:“所谓修行,简单地说,就是修正自己身体、语言、行为的偏差,通过任何方法而达成这个目的,就是修行。”很多人认为“修行”是一件很高深的事,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事实上,佛教的修行,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内在的心念,到外在的言谈举止中一点一点地悟道,少一点得失心、是非心、自私心,多一点谦虚心、慈悲心、宽容心,这就是佛法的体验,做到这些,就是在修行了。
注重点滴的修行,是一种对生活负责的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注重点滴,就表明有一种强烈责任感的敬业精神,没有从细微处做起的敬业精神,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常常是小事做不成,大事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注重点滴的修行,是一种能力,并且要懂得积累。任何事物,都要经过逐渐积累的过程,在事物的背后,无不有着无数个点滴的积累。“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注重点滴的修行,也是一种心境。只有遇事沉着冷静注重细节的人,才能够见微知著,洞察秋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学不在说,贵在力行
只说不行,不如不说。想到就要去做,不必犹豫不决,不必一等再等。不付诸行动的人是只会说话的残疾人。
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有一种天生的文人气质,不知迷倒了多少女性。
有一天,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太太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却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罗列下来,但他发现好坏均等,他便不知应该如何选择了。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然而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子的请求。
于是,哲学家来到那位女子的家中,问那位女子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那位女子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向自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后来的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面对人生,既要有当机立断的决心,更要有永不后悔的气魄!该做的事情不能犹豫。世界上,有一些人有犹豫不决的个性,遇事畏首畏尾,踌躇不前,贻误了很多机会。
过去,帝王之家预立储君太子的时候,总是为立长立幼的事情犹豫不决,造成帝位之争,甚至动摇国本。楚汉争霸之时,韩信先是投奔西楚霸王项羽,可是因为韩信曾受胯下之辱,项羽怀疑这样的人能否被重用。犹豫之际,韩信改投刘邦,最后项羽终被韩信打败,刎颈于乌江。
清末时光绪皇帝在位三十多年,性格软弱,犹豫不决,在慈禧的控制之下,变法维新不成,反而成了瀛台的囚徒。
性格对人生成败的影响是很大的,凡事都应该当机立断,否则,终会后悔。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士农工商,各种事业,因为犹豫不决而失败者,比比皆是。犹豫不好,但固执成见也不好,所以我们应该自我反省,千万不要犯了犹豫与固执的毛病而不自知。
有些人买卖股票,面对瞬息万变的股票风云,对投资与否总是犹豫不决,导致失去赚钱商机,令人惋惜。
有的人,在报考学校时,不知选哪所好,左思右想,犹豫不决;有的人,有心创业,但不知投资哪个行业,犹豫不决;有的男女相爱,本来天生佳偶,也由于犹豫不决,致使情场生变,错过美好姻缘,终成遗憾。
一定记住,该行动时就行动,别再犹豫。
行动、行动、行动!这是成功的法宝。优柔寡断,往往难成大气。要以最深的思想去考虑,以最短的时间做决策,然后就是付出不后悔的行动。成功的人都是行动家,“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你的价值”。不要再以“深思熟虑”为借口而放慢你的脚步,要想成功,绝不可拖延。
3修行应当日常化
修行,要能持之以恒,所谓平常心是道,修行应当日常化。
修行日常化,才能有所作为,成功就是有恒心有耐力地做一件事。
赵州从谂禅师,禅风恬淡朴实,人称赵州古佛。
一天,有个未开悟的僧人问从谂禅师:“我每天都认真参禅打坐,一心一意地想要开悟,可为什么总是达不到呢?”
从谂禅师说:“你喝粥了吗?”
僧人回答:“我喝完了。”
从谂禅师说:“喝完粥了?那么洗碗去吧!洗了碗就能找到自己了。”
对于悟者来说,一粥一饭莫不蕴涵禅意;对于迷者来说,日常生活是其最大的障碍。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从来都不蔑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情。即使常人认为很卑贱的事情,他们也都满腔热情地去干。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作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了台上。
老人告诉他们游戏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吊球动也没动。他接着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铁锤,然后认真地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敲打起来。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地敲一下。
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持续地做着。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敲一小锤停一下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敲打了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那间会场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积土成为万仞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千浔深渊,蛟龙就会在这儿生长;积累平凡的好事就成为道德,精神因而得到升华,智慧因而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境界就逐渐具备了。所以,不从一步一步开始,千里万里的路程就走不到;不积细小的水流,浩瀚的江海就形不成。骏马一跃不能跳十步,驽马拉着车走上十天,所跑的路程就非常可观,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搞雕刻的情况也是一样,如果刻几下就扔开,连朽木也雕不成,如果勤勤恳恳地刻下去,金石也会刻成漂亮的图案。
别人不愿意端茶倒水,你更要端出水平;别人不愿意洗刷马桶,你更要刷得明亮;别人不愿意操练,你更要加强自我操练;别人不愿意做准备,你更要多做准备;别人不愿意付出,你更要多付出。每一件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你都愿意多做一点,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因为成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堆积起来的质变,一米一沙便是道。
4不要把生命浪费
在你一定会后悔的事情上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关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必然会耗费自己的心神。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虚度时光,往往一事无成,总有一天会让自己后悔。
有个弟子曾经问禅师:“师父,如何才能保持身心清静?”
禅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个人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说他额头上正泛着金光,马上就可能变成富翁,他十分高兴,就直接走到别人的银楼里,在众目睽睽之下伸手拿柜子里的金银,结果被人当场抓住并将他送进了衙门。县太爷问他:“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抢劫别人的钱财。”那个人回答道:“不是我胆子大,只是当时我只看到了钱,没有看到人呀!”
禅师讲完了故事,接着说道:“没有禅心的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尘埃!”
弟子又问:“那如何才能成佛呢?”
禅师厉声喝道:“你外出云游之时,常在庙宇与丛林之间奔走,可曾找到你们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攀山涉水来来去去,那只是白白踏破了一双又一双草鞋,等着阎王爷向你收草鞋钱吧!意志不坚定的人,心中装满了太多的欲念和太多的忧虑,千门万户都封锁了,还安什么身,立什么命?但是意志坚定的人,即使不穿草鞋,光着脚向前走,反而没有了任何束缚,也就没有了任何烦恼,不用为草鞋磨破了脚担心,不用为草鞋钱担心。”
弟子望了望自己的草鞋,灵光一闪,顿悟了。
世上有许多人,每日浑浑噩噩,忙于奔走,患得患失,却不知自己所为何求!做人做事,不仅要有坚定的意志,还需要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智慧的人,能于平凡之中发现真理,细微之中看到信念,不会为身外之物所累,也不会为无意义的事情浪费自己的任何一丝心念。
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后去哪里了?”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始终不发一言。但是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出来,佛陀看出来人们还是对这个问题比较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