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元帝时的召信臣与更始帝时的杜诗,先后担任过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太守,这两人都是廉洁勤政,以爱民富民为务,受到百姓的怀念尊重,都称颂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清官召信臣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因应“明经”考试而成为郎官,补授谷阳长和上蔡(县治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长,他为官视民如子,多为民众称颂。后越级提升为零陵(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太守,不久调任南阳太守。他办事勤勤恳恳,又有章法,注重为民兴利,一心想使民富裕。他亲自劝导百姓致力于农耕,常常出入于田间地头,住在乡野第舍之中,很少有安闲在家的时候。他巡视调查郡中的水源,开挖沟渠,修建水闸堤堰一共数十处,使灌溉面积年年增加,达三万顷之多。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家家温饱而有余粮。他还制订了用水先后次序的制度,刻石立于田边,以防止争抢斗殴。他还在民间提倡勤俭节约,禁止在婚姻嫁娶与丧事举办上的铺张浪费。官宦人家子弟游手好闲、不重视农耕,他见到了就加以训斥,严重的还予以治罪,以此明确表示他的好恶。
他治理的地方风气大正,人们都努力耕作,靠勤俭致富,外地百姓闻风而迁徙到他的治下,因而户口倍增,而盗贼和讼狱却大为减少。官吏百姓都敬爱他,颂为“召父”。后迁调为河南(今为河南洛阳市)太守,其政绩屡次在全国排列第一。
汉元帝竟宁年间(前33年),他被提升为“少府”,是中央高官“九卿”之一。他曾上奏对上林苑等许多离宫别馆皇帝很少去巡游的地方,不要再花费精力钱财去修缮,又奏请将乐府黄门中的倡优、杂戏及宫中的守卫、器物减少一半以上……这样每年可节省国库数千万费用。元始四年(4年),汉平帝下诏各地追怀造福于百姓的良吏,南阳郡为召信臣立了祠。
赞曰:兴修水利劝农耕, 节俭清廉法度明。
治下安宁风气正, 民称“召父”颂精诚。
清官杜诗
杜诗,字君公,河内郡汲县(今河南汲县)人。年轻有才,担任郡功曹,有公正廉明的美誉。西汉更始帝(23年)时,被征召到大司马府工作。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一年中三次升官为侍御史,负责安置召回洛阳的百姓。这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横行暴虐,百姓深受其害,惊惶不安。杜诗命令晓谕无效,就杀了萧广,并据实报告了光武帝,光武帝召见他,赏他一套棨戟仪仗。后又派他打败并消灭了叛贼杨异。在成皋(今河南荥阳县)县令、沛郡(今属江苏省)都尉、汝南(治所在河南上蔡)都尉等任上,政绩都被列为优等。建武七年(31年),被升为南阳太守。
杜诗生性节约俭朴,为政清平,因诛戮强暴在百姓中颇有威望,做事善于谋划,在派百姓的劳役上,十分节制爱惜。杜诗还善于动脑筋,设计制作了利用水力推动活塞以进行鼓风的机具,用来炼铁和作为农业机械的引力,使用劳力少而劳动效率高,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同时他又修整坡地与池塘,扩大耕地面积,使农业连年丰收,郡内家家户户殷实富足,百姓们敬爱地称呼他为“杜妈妈”。
杜诗还喜欢推荐贤才,如刘统、董崇等,俱为良吏,这说明了他能知人。杜诗虽在地方任职,但尽心于朝廷,刚直不阿的言论和良谋善策都能适时进献。
建武十四年(38年),杜诗病逝。因他一生廉洁,家里没有田地住宅,死了无法安葬。光武帝下诏在郡邸治丧,并赐绢千匹作为治丧费用。
(见《汉书·召信臣传》、《后汉书·杜诗传》)
赞曰:公正廉明有铁肩, 为民除暴敢当先。
为官死后无遗物, 青史咸称“杜母”贤。
※诗作者:胡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