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2374400000026

第26章 张奂 有金如粟不入怀

张奂,字然明,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敦煌市以西)人。年轻时游学三辅(汉首都长安周围),师从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他将繁复的《牟氏章句》由四十五万字删减为九万字,在大将军梁冀幕府工作时,上书汉桓帝,呈上他的《章句》,诏命任职东观,后因病离职。再被推举贤良,皇上问策,对答第一,升为议郎。

东汉永寿元年(155年),调任安定(今甘肃定西)属国都尉。到任不久,南匈奴两部共七千多人来犯,东羌也再次全族响应。此时张奂营中只有两百多人,闻警后他率兵迎战。军官们认为双方力量过于悬殊,无异于以卵击石,就叩头劝阻。张奂不听,进驻长城,同时招聚民兵,扩大部队,派军官坚守县城,同时派属将王卫招抚东羌,并占领龟兹,切断了南匈奴与东羌的联系,东羌各部首领相继与张奂和好,并一起攻击南匈奴的一部,连续几次战斗,击溃了他们。边境得以安定。

羌人首领感谢张奂的友好宽容态度,亲自带上二十匹好马、八个大金钟,送到张奂军营。张奂大摆宴席,与东羌首领相互举杯庆贺。席间,张奂举起一杯酒浇在地上,说:“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意即你送的马像羊一样多,我不会赶到我的马厩里;你送的金子像小米一样多,我也不会揣入自己怀中。他感谢了东羌首领的好意,同时把全部礼品予以退还。羌人性贪,但对清廉的官吏最尊敬,前任的八个都尉都贪财好利,折腾得羌民苦不堪言,这才想和南匈奴联合起来抗争的。现在见到张奂如此洁身正己,都十分高兴和佩服。张奂威信大行,边境关系变得安定和睦起来。后来升任匈奴中郎将。这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同时反叛,焚烧了度辽将军门,进驻赤坑,烟火相望。军队大恐,都想逃跑。张奂镇静坐在帐中,与弟子讲书诵读,若无其事。部属才稍稍安定下来。之后张奂暗中说服乌桓和好,使他们斩杀了屠各大帅,然后率军发动奇袭,打败敌人,迫使诸胡统统投降了。

张奂任武威太守时,平均老百姓的负担,统率训练逃散的军民,是各郡做得最好的,河西因此得以保全。河西的风俗多妖异禁忌,凡是二月、五月生的儿子及与父母同月生的,都要杀掉。张奂严禁这种恶俗,教民以做父母的责任,赏罚严明,风俗因而变好了。百姓感念,为他立生祠。张奂后因政绩优异被推举,任为度辽将军。几年之间,幽州、并州清静,平安无事。后被征召为大司农。张奂率军多次作战,所向披靡,安定了幽、并、凉(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三州,军功赫赫,政绩卓著,论功当封侯,因他不交接宦官,未获封爵,只赐钱二十万,张奂辞却未受,只要求内迁至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建宁元年(168年)率军回朝,因不了解情况,被宦官曹节假托朝命所骗,率军包围大将军窦武,使谋诛宦官的窦武自杀,太傅陈蕃被害。张奂因此升官封侯,但他却因受骗而深感痛心,上书坚决辞让,封还印绶。后来又奏请朝廷为窦武、陈蕃平反昭雪,皇上虽完全同意,但因众宦官的反对而不敢决断。张奂年轻时立志,曾说:“大丈夫处世,应为国家立功边疆。”后来为将帅,有大功名,董卓羡慕他,派人送细绸百匹给张奂,张奂认为董卓可恶,拒绝不受。七十八岁逝世,遗嘱子女薄葬。

(见《后汉书·张奂传》及《资治通鉴》)

赞曰:出经学而举贤良, 妙对策而升议郎。

守国土而复龟兹, 镇匈奴而抚东羌。

拒金马而申大义, 持清廉而服边疆。

因愚忠而迷阉宦, 辞封赏而谢忠良。

正风俗而怀远人, 被生祀而显荣光。

※诗作者:罗炽湖北大学教授、武汉诗词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