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十大股神
2382000000013

第13章 彼得·林奇——股圣(1)

财富人生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两位投资家,连同索罗斯一起,曾被投资大师纽伯格说想用“天才”这个词来形容。

同样是天才级投资家,纽伯格似乎对林奇格外欣赏,他说“如果让我选择谁是最完美无缺的,整体来看,我只会选彼得·林奇。他的人品可称第一;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在华尔街是个”神“级人物。

从出生到求学到投资乃至到最后选择,彼得·林奇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彼得·林奇于1944年1月19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以说,他的出生背景是非常优越的。

但不幸的是,在彼得·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生活从此陷入困境。彼得·林奇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后来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在大学期间他便有目的地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重点地专修社会科学。因为在林奇看来,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1968年,他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

1969年,彼得·林奇进入富达Fidelity管理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Magellan基金的基金经理人;1990年5月辞去基金经理人的职务。期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的13年间,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彼得·林奇在投资界取得巨大成就,被称为”第一理财家“、”首屈一指的基金管理者“、”投资界的超级巨星“。

投资大师纽伯格又说:彼得·林奇还有一点让我钦佩的是,他知道什么时候退出,回归家庭。作为投资界的巨星,林奇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做了一个令大家都感到意外的选择,他选择了退出,回归家庭。这更增加了他人生的传奇色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千多年前,中国盛唐边塞诗人高适把酒当歌,以此诗为行将分别的友人董大打气。如今,这首千年古诗寓意同样映照着一个外国投资家——彼得·林奇(PeterLynch);作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当其在创造出空前辉煌的业绩时候,他却选择了激流勇退。

彼得·林奇是一位伟大的现代投资家,他为华尔街创造了神话。

投资理论

鸡尾酒会理论

林奇担任麦哲伦公司总经理后,常在家里举行鸡尾酒会招待客人,并听离他最近的10个人谈论股票。在鸡尾酒会上他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股市周期规律。

彼得·林奇从参加鸡尾酒会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客人对牙医而不是他感兴趣时,往往是股市低迷或者刚启动阶段;当人们爱和他稍微聊聊股票时,股市处于刚上涨15%的阶段;当所有人都围着他时,股市处于上涨30%的阶段;而当人们都向他推荐股票时,是股市已达到峰巅进入下跌的准确信号。

“在市场经过一段时间下跌后,没有人期盼它能再次上涨,此时人们已不谈论股市了。若这时有人过来问我将怎样谋生,我会回答‘试试买点基金’。他们听完后有礼貌地点点头走了。即使不走,他们也会把话题转移,很快会同旁边的牙医谈起治疗牙斑的问题。当10个人宁愿与牙医谈论治疗牙斑的问题,而不愿意与一位基金经理谈论股市的时候,在林奇看来,股市极有可能出现转机了。

当股市已经开始反弹上涨15%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注意。林奇依然会告诉大家去买点基金,但新到的客人只会在去和牙医谈话之前,在林奇的身边多逗留一点时间,也只是为了和他谈论一下股市有多大风险。这时人们谈得更多的是治疗牙斑而不是股市。

林奇将他发现的这种股市周期规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某一股票市场一度看跌,而又无法预期看涨时,纵使股市略有上升,人们也不愿与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谈论股票问题,更情愿与牙医聊聊牙齿保健。这时股市就可能涨。

第二阶段:在我向搭讪者说明我的职业后,他可能会和我交谈长一点,聊一点股票风险等。人们仍不大愿谈股票,此间股市已从第一阶段上涨了15%以上,但无人给予重视。

“到了第三个阶段,股市已经上升了30%,一大群兴致勃勃的人整晚都围在我身边,许多热情的客人把我叫到一边问我该买哪支股票,甚至牙医也问我。酒会上的每个人都把钱投在了某一支股票上,并且他们都在谈论股市的走势。”

“第四个阶段,所有客人都簇拥在我周围,这一次是他们都来告诉我应该买哪支股票,甚至是牙医也会给我推荐三五支股票。当然这些股票仍在上涨。但当邻居们都来告诉我应该买哪支股票并希望我听从他们意见的时候,征兆已经很明确——股市已经达到高点并且是到了该下跌的时候了。”

“鸡尾酒会”理论实际上更应该称作经验。

股票交易没有世袭的技巧

许多人认为别人生来就是股票投资人,而把自己的失利归结为悲剧性的先天的缺陷。实际上投资人的业余选股技术,是一种日渐消失的艺术。基金经理人领高薪管理投资组合,这种情况让我们极感遗憾。身为基金经理人的林奇的成长经历说明,在挑选股票方面,没有世袭的技巧。

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古雄才多磨难”,这句话对于林奇来说同样是非常恰当的。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在波斯顿一个比较优越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个勤劳的人,以前曾是数学教授,后来脱离学术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最年轻的高级财务审计,在林奇七岁时他一病不起,林奇十岁时他因脑癌与世长辞。这几乎改变了彼得·林奇的人生轨迹,他不得不从私立学校转入公立学校读书,并且必须找些半天的工作来帮助家里渡过难关。十一岁时他在高尔夫球场当球童。高尔夫球场是接受股票方面的教育的好地方,这里是通晓有关重大股市交易知识的场所,因此也是交易所以外的最优场合。跟随球手打完一场球之后,作为球童的彼得·林奇所耗费的精力或许是他所得的小费的五倍。但同时他也会得到五条关于股市的内幕消息。

上中学时,彼得·林奇从球童的工作中领会到了微妙和优点,特别是在波士顿郊区布雷·伯雷高尔夫俱乐部这样排他性的单位。这个俱乐部的成员都是大公司的董事长或股东:如吉列公司、宝丽来公司,还有更重要的麦哲伦公司,在帮助乔治·沙利文找球的同时,林奇也为自己选定了职业目标:作一个出色的基金经理人。

上大学期间,彼得·林奇除了必修课外,没有选修更多的关于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的课。他重点修的是社会科学的课程。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就为进军股市而做准备来说,历史学与哲学显然比统计学更有用。

彼得·林奇的人生经历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平凡在于人生磨难处处有;伟大在于他在磨难面前准确定位自己,并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他用他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鲜活的道理:股票交易没有世袭的技巧。

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资于股市

彼得·林奇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麦哲伦100万(美圆、RMB)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和巴菲特一样,他奉行的是价值投资哲学,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机于股市。”

作为投资经理人彼得·林奇在投资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用自己的成就实践了他的理论。《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称誉其是股票领域一位超级投资巨星。彼得·林奇也以股票天使自居。

1982年彼得·林奇大举建仓艾科卡领导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80年代末重仓持有储贷行业股票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伦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麦哲伦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84亿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从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400种。

林奇在股票投资方面虽然很成功,但是他却深刻认识到选择企业的重要性。找到一个好的公司,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以合理的价格买进,是成功的另一半。在评价股票的价值时,彼得·林奇对资产评估和公司赢利能力评估两方面都很关注。期望收益愈高,公司价值就愈大,赢利能力的增强,即意味着公司股票价格具备在未来上扬的可能性。

不怀偏见,思想开阔,这被林奇认为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他认为很多投资人的头脑都不够灵活,偏见太多,重视某些行业,而忽视另一些行业。实际上行行出状元,在彼得·林奇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买。我们国内的投资者曾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这和彼得·林奇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资于股市,这是这位享誉世界的投资家的经验总结。

构建投资组合

目前,国内基金行业已经兴起,很多人都有志于做一些基金方面的投资。但是大众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认知水平还只是雾里看花,朦胧一片。此时不妨学习借鉴一下世界著名投资经理人的基金投资法则。

作为世界级金融巨子,林奇在基金投资方面的经验是非常成功的。对于基金投资,他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组合投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全明星队”。所谓“全明星队”也就是从各种风格、类型的基金中,挑选出满足其基金法则的优秀基金,作为备选对象,然后再从中构建投资组合。他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需要构建一个组合。而构建组合的基本原则就是分散组合基金的投资风格。但是在他看来,完全的分散投资组合也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资中,更多体现的是集中。他建议投资者投资时最好是选择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中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这样对于奉贤投资来说是更为保险的。

林奇认为,“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投资者不知道下一个大的投资机会在哪,因此对不同风格的基金进行组合是必要的。

彼得林奇的经验证明,这样的组合调整方式,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基金表现之间的“风格轮动”效应是这种调整方式的依据。而“基金风格轮动”事实上又是基于股票市场的“风格/板块轮动”。根据这个简单的组合分散原则组合,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的跟踪风格轮动的效果。因为长期平均来说,买进下跌的板块,风险比买进已经上涨的板块更小。

组合投资,分散基金投资风格,一个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家公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这种组合分散的投资方式对于目前国内的大众投资者来说,是一种很简单而又相当有效的基金投资法则。

但是,林奇也提醒了众多投资者,组合投资,既不能过于分散也不可以在组合之中风格重复,否则,该基金组合就不是一个优化的基金组合。分散投资不等于有效的组合投资,相关性越低越好。在投资过程中适当调整基金组合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说到分散投资,其实彼得·林奇的基金组合,也不是一般理解的完全分散投资。在分散中有集中,在集中有分散,这正是彼得·林奇投资组合的最重要特点,同时,这也非常符合哲学原理。

赢利法则

因了解而购买

英雄的业绩总是让人叹为观止,金融世界里的传说也同样使人意兴豪飞。金融大师彼得林奇在麦哲伦公司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从麦哲伦基金辞职后,他的事业更是如日中天。他的成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他成功的秘密对世人来说,简直就像魔术一样,让人如坠云里。但是这些秘密一旦揭开也是同样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金融投资的大门。

其实大师的成功也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可言。综观林奇的投资,他的投资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也不迷信技术分析,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也不做空头买卖,他成功的奥妙在于调查研究。通俗来说就是要对你所要投资的企业有周全的理解。正如他所说说:“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

在投资过程中他并不专著某类股票或行业、成长股、实值股、金融业、制造业也行。他选择投资行业或者投资公司的标准在于该行业或者公司的价值状况。也就是说,他的投资绝不是盲目的任意的,他的成功也绝不是偶然的巧合的。

虽然林奇认为不必钻进一大堆财务报表中,但是他会看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销售比、市盈率、现金状况、债务结构、债务状况、股息以及股息的支付、账面价值、现金流量、存货、增长率、税后利润、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税后赢利……是为了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确信该公司有发展前途对于你的投资是非常必要的,他提醒大家,不注意这些数字是不明智的,那样只会造成你的盲目投资。但是过分拘泥于数字分析掉进数字陷阱里也同样是愚昧的,甚至是更危险的。

认真调查,详细了解是他成功投资的秘诀。某次,他从朋友那里听到关于某玩具公司的讨论,便决定到销售这个玩具的商店看看。他询问顾客是否喜欢这个玩具商店,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是回头客。亲身经历而不是道听途说最终使林奇相信了这家公司,果敢地买进该公司股票。而另外一次,在他买进拉昆塔公司的股票之前,他在这家公司办的汽车旅馆里足足住了三夜。也同样是为了得到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成功投资做准备。

其实真正的成功秘密很简单就是选择购买股票基金时只有一个原则:买你所了解的。

知识经验改变投资命运

彼得·林奇于1977年致1990年曾任麦哲伦基金(MagellanFund)的经理,在这十三年间,该基金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30%。这样骄人的业绩是许多基金经理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彼得·林奇被美国证券界称为超级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