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抗敌措施,比如增设碉堡、简练兵卒、更造船炮等。他相信,只要将渔民、水军联合起来,采用奇袭战术,消灭英军简直易如反掌。
此后,他又向时任御史的友人黎光曙献计献策,表示当前要务是严惩那些主和、投降的人,追究那些作战失误的将领,从而振奋民心,重振国威。
那时候,左宗棠三十岁,与传说中的男主角们不同的是,此时的他虽然正是慷慨豪迈之时,却绝非意气风发之际。当时,他提出的计策得到了友人们的一致称赞,这些爱国志士对左宗棠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奉左宗棠为统帅,招兵买马,杀英国人一个片甲不留。然而,时运不济,林则徐正自身难保,黎光曙人微言轻,左宗棠本人又不过是一介庶民,根本没有人会听取他的所谓“应敌良策”。
对于这一切,左宗棠当然是十分郁闷,毕竟国家正处于危急时刻,而他本人空有满腔抱负、满腹才华,也无门报国、无处施展。但不得不说,聪明如左宗棠,他会考虑不到这一点?他当然考虑到了,而且考虑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但他直接忽视这一点,毅然决然地苦心孤诣,提出各种应敌策略,为何?不为别的,只为趁此机会,来一场“个人秀”,让更多的人见识他真正的才能。
这看似是一场徒劳无功之举,却让左宗棠收益颇丰!
多少年来,读书人出仕的主要途径就是科举。左宗棠虽然出身寒微,但从小饱读诗书,时刻希望能够一朝成名天下知,无奈造化弄人,三次科举,三次落第。这在当时堪称奇耻大辱,一个自负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却屡屡名落孙山,恐怕不少人要怀疑这个饱学之士的真材实料到底有几分了。左宗棠对科举心灰意冷之后,毅然转换方式,通过彰显才能、扩大影响力,来寻求一条“终南捷径”。
此前,他师从贺氏兄弟,与陶澍相交甚笃,跟林则徐慷慨而谈,但那些,说白了,除了炒作一番,提高知名度,用处也不是很大,毕竟才华横溢并不代表才能卓绝。古往今来,才华横溢者数不胜数,真正能够担当大任、拥有经世将相之才的人却少之又少。
锋芒不露,就没有人知道你有多少锋芒,即便是天纵奇才,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碌碌之辈,浪得虚名。所谓“事实胜于雄辩”,用铁铮铮的事实来验证自己,就好比拿金子去锻炼,拿药物去实验,真假、效果立见分晓。左宗棠深谙其中道理。
就连恩格斯也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左宗棠要是听到这番言论,肯定拍手称好。把才能秀出来,不仅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更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自我宣传方式。不管是官场还是职场,竞争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而最有力的竞争手段就是彰显才能。
左宗棠虽然在传统的“能力鉴定会”——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被迫陷入被动环境中,但这只能说明他不适应这种鉴定方式。他相信才能显于人、显于世,他这匹“千里马”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伯乐所赏识,这个屡试不第的“庸碌之辈”也会成为名见经传的奇才。
星星为人所喜爱,是因为它善于闪烁光芒表现自己;美景为人所称颂,是因为它懂得将怡人与优美展示给众人;美人让人为之倾倒,是因为她们明白如何将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混迹于职场、官场中的人,想要挡得住明枪暗箭,在层层激烈竞争中屹立不倒,被上司、老板赏识和青睐,最好且唯一的办法不是所谓的“明哲保身”,而是勇敢地秀出自己。
要知道,没有把才华表现出来,你就是埋没在璞石中的美玉,任凭你多么白璧无瑕、温润剔透,也没有人会发现你的夺目光芒。那么,你这块玉就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美玉,始终不过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而已。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中,上司们不会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挖掘一块“美玉”,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看到璀璨的光芒。若你只是默默无闻地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不知道主动秀出才能,妄图等待老板有一天突开神眼主动发现你,那无异于异想天开。
这就好比相亲,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中,男嘉宾上台后,都要有一个短片介绍他各方面的情况,其实这就是他们的“个人秀”,聪明的人都会挑选闪光点秀出来,这样一来,“穷屌丝”也立刻摇身变成“高富帅”了。想来,若是让左宗棠参加《非诚勿扰》,面对这位懂得自我表现的奇才,女嘉宾们恐怕要大打出手,争个你死我活了。
工作也是如此。找工作,能摆出经典作品,那就是牛人;在职场,能拿出惊人业绩,那就是大神。左宗棠提出的各种应敌策略虽然完全付诸东流,未被采纳,但经此一次,原先看重他的人更加佩服他,原先对他不屑一顾的人也转而折服三分,为他日后大受举荐埋下了伏笔。
所以说,如果有才华,就别藏着掖着,一定要抓住机会秀出来。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做得过头,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你喜欢出风头、哗众取宠!
6.强压下懂得伺机而动,才能成就不失败的人生
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能力、勤奋、人脉、胆识、机遇……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能力和勤奋固然十分重要,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机遇同样不可忽视。
兵法上说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成功也是一样。左宗棠三次会试,三次落第,不是他才能不够、努力不够,而是运气不佳,机遇未至。
无法考取功名,就走不上仕途,满腹经纶、满腔抱负也就无处施展。这对于一个迫切希望出仕为官、为国效力的知识分子来说,简直是莫大的悲哀。
这样的悲哀,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恐怕都会喘不过气来,稍微受点刺激,就可能彻底崩溃。但左宗棠顶住了,他不但没有垮下,反而在冷静思考以后,决定向一位传说中神一般存在的古人学习,归隐乡间,修身养性,等待伯乐自己送上门来!
毫无疑问,这位古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姜太公姜子牙。据说姜子牙半生微寒,择主不遇,又身无长物,只好入赘马家做了“上门女婿”。但是,姜子牙并不是一个甘心贫贱的人,他刻苦读书,为此经常不务家业,最后惹怒了妻子马氏,被赶出了家门。从此,姜子牙漂游不定,四海为家,不过,他能够动心忍性,观察风云,伺机而动,终于遇到明主周文王,成就了一番事业。
仔细一看,左宗棠简直就是姜子牙的翻版啊!左宗棠对此肯定也心有戚戚,所以,鸦片战争以后,他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买山归隐,学姜太公,等待鱼儿自己上钩。于是,他用在陶家坐馆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在湘阴东乡柳家买了七十亩良田,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座小庄园,并在屋门前题署“柳庄”二字。
这近似于一场赌博,但是对科举心灰意冷的左宗棠,已经无路可走,只能背水一战,狠狠心用半生做了赌注!
这并不是气急败坏,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善于等待的表现。善于等待,才能缓冲突如其来的重压,不至于压垮人生。这种等待,不是消极懈怠之下的自暴自弃,而是养精蓄锐,积攒力量。一旦时机成熟,把积蓄的全部力量爆发出来,必然会绚烂夺目,令人赞赏。
在中国北方,有很多花儿都是这样,像蜡梅、杏花、海棠、丁香……这些花儿往往含苞很久都不肯绽放,只是用摇曳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然后在某一天或者某一瞬,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花儿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北方地处高纬度,冬天漫长,春天短暂,有时即使春天来了,也是乍暖还寒,天气反复,早晚温差极大。在这种气候中,花儿们就遭到了相当严酷的“压力”,一旦贸然行动,必然会被无情的寒风吹散凋零。所以,它们只好一直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一边韬光养晦,一边用枝头待放的花蕾远播声名,一边寻找最佳的绽放时机。
身处柳庄的左宗棠,深谙其中道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周夫人带着三个女儿从湘潭迁到了湘阴东乡的柳庄。左宗棠仍在安化教书,但他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除了看看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他都在陇亩间巡行,用自己平日所学监督耕作情况,或亲自到田间地头做农业试验,并自号“湘上农人”,生活悠然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