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772600000010

第10章 规划三分(6)

面对世人的不理解和讥笑,诸葛亮虽然是淡然一笑,但这笑中饱含着苦涩,被人误解毕竟不是一件令人心情舒畅的事。好在诸葛亮有自己的知音。当人们不解他有刘表这样的主人却不去投奔时,当人们借此讥笑他自比管、乐是不自量时,他的朋友如崔州平、徐庶等却对此深信不疑。他们知道诸葛亮的才能决不在管、乐以下,自比管、乐决不是出于年轻人的狂妄。他们深信诸葛亮确是怀才不遇,而不是年少书生的无病呻吟。他们理解诸葛亮为什么不投靠刘表,因为在他们看来,刘表不但不是诸葛亮的明主,也不是他们自己所要投靠的对象。

对于朋友们的理解,诸葛亮既感动又欣慰。但他也隐隐感到,一些朋友与己同心而不同志,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一天诸葛亮与朋友石韬、徐庶、孟建一起闲谈,不免谈到了各自的前途。诸葛亮对他们三个人说:“我看你们三人将来都可以作刺史、郡守之类的官。”朋友们反问说:“那么,贤兄的前途如何呢?”诸葛亮只是笑了一笑,没有回答。然而这一笑却又包含了千言万语。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并不困难,只要有才干,再选择一个实力雄厚在政治上能长久立足的人主便可。在诸葛亮的心目中,这三个朋友都是有才干的,而能满足他们政治进身要求的人主也不少,他们的择主而仕只是早晚的事。至于自己就难说了,如果遇到理想的人主,将会施展所有才干以实现远大的抱负,如果遇不到理想的人主,自己将一生躬耕隐居,默默无闻。

诸葛亮预料中的事终于发生了。

一天,好友孟建前来向诸葛亮辞行,说是思念家乡,要回北方去。诸葛亮心里明白,他是看好曹操在北方的作为,要到北方实现自己的追求了。人各有志,诸葛亮没有对其指责,也没有对他深加挽留,只淡淡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孟建走了。诸葛亮深情地望着他的背影,望着那条留在他身后、展延在他面前的蜿蜒小路。诸葛亮知道,还将有其他的人沿着这样的路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路在哪里呢?什么时候能告别这隐居的茅屋踏上这样的征途?他不知道。他只有等待。

对诸葛亮来说,等待,也是一条路。

这是一条若隐若现的路。

这是一条追求自己政治理想的路。

这是一条用焦灼、期盼、寻求去开拓的路。

与诸葛亮苦寻明主同时,神州大地上还有一个被多次失败所困扰、苦苦寻求辅助贤才的人。他就是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治今河北涿州)人,是西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由于年代久远,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远离了皇室正宗主干,成为汉家宗室的旁枝末叶。他很小就死了父亲,不得不跟着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刘备十五岁时,受母命师事名儒卢植,因而自少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

东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地豪强纷纷组织军队,协助政府镇压起义军。刘备喜好交结豪侠,许多侠义之人纷纷依附于他,张飞、关羽大约就是此时成为他的挚友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也对刘备解囊资助,于是,刘备便拉起一支武装。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刘备率众投入校尉邹靖军中,因立战功被任命为安喜(治今河北定县东南)县尉。像刘备这样仅以武功进入仕途的下层人物在官场是很难站住脚的。不久,朝廷下了一道诏旨,淘汰因军功任县级官吏的下层人物。掌握去留大权的督邮来到安喜县,刘备被列入淘汰者之中。刘备欲拜谒督邮,结果吃了闭门羹。刘备被激怒了,他带人冲进督邮的住所,将他拖出来,绑在树上狠狠地揍了一顿。他知道官是做不成了,便把县尉印绶解下系在督邮的脖子上,然后扬长而去。这是刘备第一次失意。

不久,都尉母丘毅受大将军何进之命去丹阳募兵,刘备随同前往。在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遇到黄巾军的袭击。刘备力战有功,又被任为下密(治今山东昌邑东)县丞。以后,又任高唐(治今山东禹城西南)县尉、县令。黄巾攻破高唐,刘备落荒而逃,往幽州投奔公孙瓒去了。公孙瓒是辽西人,辽西、涿郡均属幽州,孙公瓒与刘备可谓同乡。不但如此,二人还同时拜在卢植门下,是名符其实的同学。刘备与公孙瓒关系甚好,他比公孙瓒小,常把他当作哥哥对待。此时公孙瓒在幽州地区已经具有很大的势力,历任中郎将、奋勇将军等职,手中握有幽州重兵。他对内排挤幽州刺史刘虞,对外与袁绍争夺地盘。刘备的到来使他很高兴,他任刘备为别部司马,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去对付袁绍。很快,刘备因数有战功,公孙瓒让他试着署理平原县(治今山东平原西南),兼任平原相。在此期间,刘备充分展示了他尊贤下士、仁义待人的品质。当时的山东地区,“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一个叫刘平的人,平素看不起刘备,眼看他在自己之上,心中不服,便雇佣了一个刺客前去刺杀。刘备不知是刺客,待他特别好,终于感动了刺客。他不忍心行刺,便讲出实情,告诉刘备要小心提防,离他而去。

汉献帝初平四年(193),曹操攻打徐州,这给刘备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徐州刺史陶谦敌不住曹操,便请求刘备帮助。当时,刘备的兵力不算强,“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是一支由亲兵、少数民族骑兵、饥民组成的杂牌军。陶谦之所以请刘备,主要是愿与他互相取长补短。刘备固然无精兵,却有良将。他手下的两个兄弟关羽、张飞“勇冠三军”,“皆万人之敌”,还有“强挚壮猛”的赵云,此时也在刘备身边。陶谦虽无良将,却有精兵。陶谦是丹阳人,他手下有一支从家乡招募而来的“丹阳兵”。丹阳人英勇善战,在当时是有名的,“丹杨(即丹阳)山险,民多果劲”,“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孙策曾向袁术讨还父兵,袁术告诉他,丹阳是“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在陶谦看来,丹阳的精兵与刘备的良将,是当时保卫徐州的最佳军事结合了,所以刘备到徐州以后,陶谦便选出四千丹阳兵归刘备统辖,使刘备的军力大增。但是,刘备的精兵良将仍敌不住曹操的大兵压境。汉献帝兴平元年(194),曹操又发动了对徐州的第二次征伐。此次征伐,曹军连拔五城,打到琅邪(治今山东临沂北)、东海(治今山东郯城)诸郡。刘备与陶谦的部将曹豹奉命屯驻郯城东,以阻曹军的归路。然而曹军很快就冲破了刘备、曹豹的防线,攻拔郯城西北的襄贲。曹军东奔西突,如人无人之境。就在曹操屠戮徐州时,他的后方遭到吕布的袭击,形势非常严重。曹操只得回兵扑救后院之火,徐州才得以保全。

曹军退出徐州,暂时无再征伐的可能。徐州刺史陶谦也即将退出人生舞台,他已经六十三岁了,而且身患疾病,一天比一天严重。他不得不考虑谁来接替他掌管徐州的问题。他心里很明白自己所治理的徐州,虽然是“百姓殷盛,谷米封赡”,但由于“行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政治上已经危机四伏,手下的丹阳兵将领只懂打仗,无治理之才,看来只有刘备能担当此任。刘备继任徐州刺史,不但能使徐州的军事保持精兵良将的最佳结合,更重要的是他深得徐州士人的心,别驾麋竺、典农校尉陈登、北海相孑L融等人都和他关系甚好。所以,陶谦在临死时对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陶谦死后,麋竺、陈登、孔融等人拥戴刘备做了徐州刺史。陈登在刘备出任徐州刺史时说:“今欲为使君(指刘备)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刘备的地位也得到当时诸侯盟主袁绍的承认,他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刘备出任徐州刺史,不但使他实力大增,而且也使他跻身于群雄之列。

刘备本应利用这个地位去干一番大事,但他却很快丢掉了这个地位。刘备失去徐州这件事,《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很简单:

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于盱眙、淮阴。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

这段记载说明,刘备丢失徐州,不是由于袁术的进攻,而是由于后院的起火。如果说刘备以前的历次失意和失败是由于出身卑微、社会地位不高、实力不强等客观原因,那么这次徐州失败就有着他自己无法推卸的主观责任。

首先是接纳吕布,引狼入室。吕布乘曹操讨伐徐州,袭击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兖州除鄄城(治今山东鄄城北)、东阿(治今山东阳谷东北)、范(治今山东梁山西北)三县外,其余尽为吕布所有。曹操回兵,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击败吕布,收复失地。吕布落荒而逃,前来依附刘备。刘备收留了他,让他屯驻于下邳之西。吕布反复无常在当时是有名的,他先投靠并州刺史丁原,董卓进京后又背叛丁原投靠董卓。后来又对董卓不满,杀董卓而投靠王允。曹操说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陈寿也评他是个“轻狡反复,唯利是视”之人。刘备不是没听说过吕布的为人,也并非对其品质没有察觉。史书记载吕布投靠刘备时的情况说:

布(指吕布)见备(指刘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明知道吕布的人品,又察觉到他语言无常,为什么还要收留他呢?

其次是人事部署安排上有问题。袁术进攻徐州,刘备率军在前方厮杀,却让张飞和曹豹一起守下邳。曹豹是陶谦的部下,丹阳兵的将领。陶谦死后,虽然归刘备统辖,但旧部与新主之间尚需一段磨合,若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然而与曹豹共守下邳的偏偏却是“暴而无恩”的张飞。史载张飞“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偏巧在张飞眼里曹豹不是个君子。就在刘备在前线与袁术浴血奋战之际,张飞和曹豹却在下邳厮杀起来。这厮杀又给吕布占领下邳提供了机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引《英雄记》说:

备(指刘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

对于这件事,《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记载得更详细:

布(指吕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指刘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阳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结合两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张飞与曹豹互相攻杀,最后张飞杀死曹豹,激起丹阳兵叛迎吕布。

刘备失去徐州,军队“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只得向吕布请和。二人再次接触,只不过主人变成了客人,客人成了主人。刘备被允许驻扎在小沛(治今江苏沛县),在这里,又将军队发展到万余人。吕布不愿意刘备发展起来,又一次出兵攻之,刘备走投无路,只好投奔曹操去了。

在曹操眼里,刘备是个英雄。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劝他把刘备杀掉,曹操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可见刘备当时很得人心。曹操不但没杀刘备,反而表奏他为豫州牧,并与他一起消灭了吕布,救出了他的妻子。以后,又表奏他为左将军,出则同车,坐则同席。有一次,曹操与刘备一起吃饭,在闲聊天时,谈到了当世英雄。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才算得上。”然而曹操根本不知道,此时刘备正和董承密谋着一个推翻曹操的计划。

董承是汉献帝的岳父,他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操纵朝中大权,心中很不满意,便乘进见献帝之机,从献帝那里取得诛杀曹操的密诏,藏在衣带中带出宫来。董承把密诏宣示给刘备,让刘备见机行事。刘备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便被曹操派往徐州邀击企图北上投奔袁绍的袁术。刘备刚到徐州,董承企图诛曹操之事就败露了,凡是参与此事者皆被诛杀。刘备听说,索性杀掉曹操设置的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反曹。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在与袁绍决战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先率兵东征刘备。这一仗刘备败得很惨,妻子和大将关羽都成了曹操的俘虏,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北投袁绍。

魏国的赵戬曾评价刘备,说他“拙于用兵,每战则败”,这当然是过激之论。但是刘备在至荆州以前,在军事斗争中确实是败多胜少。从起兵到投奔袁绍,十多年的时间内,刘备在军事上多次失败,多次受挫,这就促使他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他深切感到,自己事业上的一事无成,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辅弼贤才。特别是徐州的得而复失,最令他痛心疾首。如果当时有人给出高明的谋略,正确处理与陶谦旧部的关系,恐怕没有今天的寄人篱下。

此刻,他感到自己就像落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鱼,需要水的滋润。这水不是别的,就是人才!他知道荆州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决心找机会到那里去招揽人才,以求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良辅。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全国政治军事局势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在江东地区,孙策赶跑扬州刺史刘繇以后,继续向东南发展。他将严白虎、王晟等地方武装逐一消灭,又进一步占领了会稽(治今浙江绍兴)、吴郡(治今江苏苏州)等江东要地。建安四年(199),孙策开始向西北拓展势力。首当其冲的是庐江郡(治今安徽庐江西南),当时任庐江太守的人名叫刘勋。孙策为了削弱刘勋的势力,极力怂恿他攻打上缭(治今江西修水东南)。他派人给刘勋送去很多珠宝和细布,并对刘勋说:“上缭甚富庶,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援。”刘勋听了大喜,不顾部属的劝阻,倾巢出动攻伐上缭。孙策一面派堂兄孙贲等屯兵彭泽,以阻断刘勋的归路,一面亲自率兵端了他的老窝。刘勋在回军途中战败后,率残兵北投曹操。

同年十二月,孙策进伐黄祖,在沙羡(治今湖北武昌西)大破黄祖。紧接着,孙策又带兵征豫章。此时,华歆任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太守。孙策率大兵屯驻在离豫章南昌县数十里远的椒丘,派虞翻前去劝降。虞翻见华歆后说:“孙讨逆(指孙策)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刘扬州(指刘繇),君所亲见,南定鄙郡(指会稽),亦君所闻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华歆听罢,立即答道:“久在江表,常欲北归;孙会稽来,吾便去也”。当夜,华歆便命人写下降书,第二天一早便派人送去孙策营中。孙策又兵不血刃占领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