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他曾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讲过这样的话:“如果把因特网比作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的话,美国今天只跑了100米,亚洲跑了不过30米,中国只跑了5米,你可能觉得雅虎、亚马逊他们现在跑第一,它们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但是,没准在200米、300米后它们会掉下来。当年网景真牛,但是,一轮后,它连人都找不到。网景当年想打败微软,导致它的失败。人类第一代挖石油的人,都没有发财,到了第二代,才真正富有起来。当时的石油不过是铺铺马路,点点煤油灯,所以,未来的因特网、电子商务根本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东西,就像100年前人们发明电的时候,打死也不会想到今天会有空调。你无法去想象三五年后电子商务会怎样。中国目前只适合做电子商务第一阶段的工作,那我们就把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好。”
1999年以前的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是“眼球之争”。这一年,互联网开始直接瞄向人们的钱包,引爆了全新的“口袋之争”。这,就是电子商务的背景。
马云不选择15%的大企业,而选择只做85%的中小企业生意。也就是说,不抓鲸鱼,只抓虾米。“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黏起来,用混凝土黏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和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博大、以快打慢。”“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在互联网上大企业与小企业发布多少PAGE是一个价钱……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1999年2月,杭州湖畔花园,马云在自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安排人录了像。
在这一次全体会议中,包括马云在内,共18人,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
马云强调要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目标只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今天我想把大家请过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以后,至少5年到10年我们要做的事情。在未来,我们要把阿里巴巴做成什么样?从做黄页的时候,就提过黄页所要瞄准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国内站点,而是国际站点。我们的所有竞争对手并不在国内,而在美国的硅谷。
第一,我们应把阿里巴巴定位于国际站点,而不仅是国内站点。第二,我们要学会“硅谷人”的那股拼劲儿,如果我们是早上8点上班、5点下班,这个不是搞高科技的人,这样我们阿里巴巴绝对不会成功,那大家就赶紧去其他地方。
人家美国人强就强在硬件和系统建设上,但是玩信息、玩软的,中国人的脑袋绝对不比他们差。我们在座的所有人的脑袋,都不比他们差,这就是我们敢跟美国人竞争的资本。
如果我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并且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我相信我们能以一当五,甚至以一当十。我们能够赢政府机构,我们能够赢其他很多民营企业的时候,凭借的是我们的创新精神,否则跟他们又有什么区别?
谁都知道互联网是个泡沫,它会越来越大,但是什么时候会破?我们应该有这个危机感。雅虎的股票下跌了,eBay的股票上涨了。那么如果有一天eBay的股票上涨了,阿里巴巴的股票顺势也涨了。
所以,不要担心。我认为,互联网的梦想不会破。我们为接下来3到5年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沉重的,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未来的成功。所以,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在2002年上市!
以上只是由当天视频整理出的部分文字,马云当天还对17位创始人说:“你们拿出来所有的钱都必须是闲钱。第一,不能向亲戚朋友去借;第二,如果这是你吃饭的钱,那么也不要投进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做的事业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事业,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
最后,大家共筹了50万元本钱。
加拿大买来的alibaba
由于创业资金有限,他们没有租办公楼,而是在马云家里办公。他们每天十几个小时,在马云家里疯狂工作。马云不断鼓动员工,“发令枪一响,你不可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
1999年3月,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当时,阿里巴巴还没有注册公司。
为想出一个全球化的名字,马云和团队绞尽脑汁。一天,马云突然想到alibaba,但是一查询,已经被加拿大人注册了。
alibaba.com被人注册,就只能用alibabaonline.com了。因此,阿里巴巴网站前几个月,用的就是这个域名。
尽管如此,马云和多数创始人还是觉得alibaba(阿里巴巴)更好,因为它易拼写、国际化,且容易使人联想到财富。马云为此做过调查,发现这个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且不论语种,alibaba的发音几乎都相同。
为了得到这个域名,马云和享有域名的加拿大人周旋了许久。对方开价要3000美金,马云觉得太贵,但又担心其抬价,最终还是买断了阿里巴巴域名。
而更具高瞻远瞩的是,马云同时还注册了alimama.com、alibaby.com等域名。“阿里巴巴、阿里妈妈、阿里贝贝本来就应该是一家。”
1999年的阿里巴巴在做什么?马云回答:“我们在闭门造车。1999年回到杭州以后,我们自己商量决定,12个月之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一心一意把网站做好。”这一年,继国内媒体报道之后,海外媒体对马云表现出了极大热情,第一个来杭州的国外媒体是美国《商业周刊》,自此揭开了阿里巴巴神秘的一角。《商业周刊》的记者曾描述:“面积不大的住宅里挤着20多个员工,地上到处都是铺开的床单,空气里还有鞋子的味道。”
6月,阿里巴巴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阿里巴巴集团,正式运营。
7月,马云在香港成立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即总公司。
此后的日子里,马云继续到处布道,“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9月,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
10月,阿里巴巴与高盛、汇亚、新加坡政府辖下科技发展基金、瑞典INVESTORAB和美国Fidelity等机构正式签署软银投资协议,引入第一轮风险资金500万美元。而这一次的投资是“十八罗汉”之一蔡崇信争取到的,他被马云称为“财神爷”。
对于第一笔风险投资,马云希望能除了钱以外,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如海外资源,进一步风险投资等,在此前,马云已经拒绝了38家投资商。“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
如果说电子商务1998年只是听个响,1999年才是尝个鲜。2000年的电子商务能否开始深入民心,还是悬念。电子商务网站像雨后春笋一样往外冒,单靠“讲故事”已经不太可能成大事。必须实实在在地卖出去。网站必须要赢利才可能在成千上万的电子商务网站中露出头来,获得投资的关注。
到了1999年年底,阿里巴巴会员数突破了10万人,虽然只做了少量广告,阿里巴巴的名气还是与日俱增,不断得到国内外各媒体的关注。《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等都先后报道了阿里巴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也做了长时间的深度报道。“我觉得阿里巴巴还很小,真的很小,我们还是一家小公司。我们当然心很大,但是公司还是很小,还很脆弱,在这么脆弱的情况下,一是很难满足我们自己心里的目标,说实在的可能会辜负很多人对我们的希望,但是由于你树大,追着你打,中国的口水都会把你淹没掉,我们现在的压力远远大于以前的压力,现在的压力比一年以前大多了,一年以前还没有人知道我们,我们就是还向前冲呢,我们除了干活还有什么呢?除了干活就是干活。”
这一年,除了阿里巴巴,百度、天涯社区、盛大等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1999年,在资本的热捧下,对海外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担忧使国人展开了互联网是革命还是泡沫的大讨论。对于国内互联网产业而言,虽然有中华网的上市,多家互联网公司的相继成立,门户、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商业模式迎来发展浪潮,但互联网引领的虚拟经济仍然只是刚刚登上舞台的一角。在人们对于互联网泡沫的期望与担忧中,互联网对社会产生深远变革影响的步伐在继续前行,一场信息传播的革命正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