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氓:通“民”,男子。②蚩蚩:老实的样子。③布:货币。也说布匹。④即:靠近的意思。⑤涉:渡水。淇:卫国的河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顿丘:地名。⑦愆(qiān):过失,错误。这里指延误。⑧将:希望,请的意思。⑨乘:登上。⑩垝垣:倒塌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居住地。也说返回关来。卜:用龟甲占卜吉凶。筮:用蓍草来占卜吉凶。体:卜卦的结果。咎言:凶,不吉利的语言。贿:财物,嫁妆。沃若:润泽、茂盛。鸠:斑鸠。耽:沉溺。说:通“脱”,解脱之意。陨:坠落。徂尔:嫁给你并且住在你家。三岁:泛指多年。汤汤:水盛貌。渐:沾湿。爽:差错。贰:差错,不一致。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的意思。遂:久。知:同“智”。咥:大笑的样子。此处做讥笑解释。躬:自己,自身。淇:淇水。隰:同“湿”,水名,即漯河。泮:通“畔”,岸边,水边。总角:古时儿童两边留有梳辫,如同双角。此中特指童年。晏晏:柔和的样子。旦旦:即怛怛,诚恳的样子。
译文
你这个看上去老实忠厚的人,拿布来换我的丝。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来与我商量婚事的。
我送你渡过了淇水,一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请你不要生气,不如我们就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我曾经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你的来人。不见你,我的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到了你,我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来占卦,对于我们的婚事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了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可是斑鸠啊,你不要贪吃桑葚,否则会醉掉的啊!
唉,姑娘呀,也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啊。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是枯黄色的,它们纷纷掉落了。而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一直忍受着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不够专一持久,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我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累活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可是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凶恶起来了。
我的兄弟们不了解我的处境,都在讥笑我啊。我静下来想想,独自感伤。
我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此时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非常地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只有你这男子变化无常)。
少年时我们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而诚恳的,没想到你却会变心。
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我也将把你忘记!
中国第一部神话传说总集
《山海经》
·作者简介·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一直以来都无定论。按照汉代的普遍认识,一般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但《山海经》中却存在着大禹之后的史实,因此这种说法受到了质疑。当代学者则较一致地认为《山海经》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作,如同《易经》一样,是多人收集、整理、合著而成。
·作品导读·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古代著作。全书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是我国记载神话传说最多的一部古书,并以神话的形式记载了大量的人文地理,不仅对研究文化史、自然科学史有参考价值,并且对研究中国上古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同时,《山海经》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矿藏地质文献,其中记载了二百多处矿藏,大多可以得到证实。
有趣的是,对于《山海经》中所记载的一些奇怪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可见其内容精彩传神,以及先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想象。《山海经》之所以流传甚广,正是与其独特的内容和想象是分不开的。据悉,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人给皇帝贡献了一只奇异的鸟,武帝命人拿各种各样的食物喂它,可它都不肯吃。著名文人东方朔看见这只鸟后,便说出了它的名字和生活习性以及进食特点。武帝叫人按其所说而行,果真应验。武帝问东方朔是怎么知道的,东方朔说《山海经》中有此记载,看了自会知道。到了汉宣帝时,上郡某地的一个石室塌陷后,有人发现里面的石壁上刻画有“反缚盗械人”的图像,但无人知晓其意。大学者刘向指出这是“贰负之臣”。汉宣帝问他是怎么知道的,刘向也回答说是从《山海经》上得来,致使宣帝大惊、朝臣轰动,于是出现了一股阅读《山海经》的热潮。甚至皇帝在赏赐功臣之时,往往也会附带上一部《山海经》。而一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却折服于《山海经》,他曾一口气写下《读<山海经>十三首》诗,留传至今。他在第一首诗中写道:“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由此可见其读《山海经》后的快乐兴奋和通晓天下的快感。我们至今仍为之着迷的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其故事素材和艺术构思,不少就取自于《山海经》,后世不少经典作品,其奇异的构思、丰富的想象也多受《山海经》的启发。由此可见奇书《山海经》的魅力所在。
《山海经》被誉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首先是因为它是一本述图书。据考证,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很有可能是先有图后叙文而成的,书中内容是对图画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文字多是静态的刻画,而少有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记时间的进程,这是典型的述图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山海经》是“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其次,关于《山海经》的神话内容,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而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正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说:“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我们猜测,在《山海经图》上,应该是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道彩虹,而当时的图像很可能是抽象的,甚至是一种“两端有首”的象形文字(当时的“虹”类似于“工虫”的样子),这就很可能造成后世填文者的误解,并且填文之人未必是严谨的文字学家,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的形象,并望文生义地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再无法知其本意,无法断定到底是彩虹还是怪物。
因此,我们在阅读《山海经》的同时,应多参考些相关资料,即可对这部难懂的奇书加以理解,又免得被其中的怪异之处所蒙蔽。
·作品概要·
《山海经》流传至今有18卷39篇,共分为《五藏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其中《五藏山经》5卷,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内容占全书的一半以上。《海内经》、《海外经》8卷。《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全书记述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动物植物、矿物水利、地质考古、人类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诸多内容,同时也保留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
《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和宗教等。《海经》除注明地理方位外,还记载有一些神奇事物和上古人物的神话故事,以及异国他乡之人的状貌、风格。其中《五藏山经》的内容包括山川地理、祭奠仪式和器物,以及关乎山神的故事。《海外经》内容多记录海外各国的奇人奇事,也包括古老神话,如《夸父追日》。《海内经》主要记录海内的神奇事物,如《雷神》。《大荒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且最原始的,其中记录了关于帝俊和黄帝的神话。
其详细分卷如下:
山经:第一卷《南山经》;第二卷《西山经》;第三卷《北山经》;第四卷《东山经》;第五卷《中山经》。
海经:第一卷《海外南经》;第二卷《海外西经》;第三卷《海外北经》;第四卷《海外东经》;第五卷《海内南经》;第六卷《海内西经》;第七卷《海内北经》;第八卷《海内东经》;第九卷《大荒东经》;第十卷《大荒南经》;第十一卷《大荒西经》;第十二卷《大荒北经》;第十三卷《海内经》。
·经典章节·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译文
夸父追着太阳奔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时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夸父又跑向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渴死在了半路。他丢弃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
故事传说
远古时候,在北方的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
夸父族人高大魁梧,身强力壮,他们意志力非常坚强,气概非凡,并且心地善良,勤劳勇敢。他们原本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可是有一年,天气变得非常酷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了庄稼,晒焦了树木,河流也干枯了,很多人为此死去。
夸父非常难过,他望着太阳对族人说:“太阳实在太可恶了,我要去捉住它,让它听从我们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有的说:“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夸父却心意已决,他说:“为了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第二天,当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时,夸父告别了族人,豪情万丈地迈开大步,向东海边上太阳升起的地方奔去,开始了他逐日之旅。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飞奔,他拼命地追呀追,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颤得不住发抖。跑累的时候,夸父就微微地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了一座座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也会煮饭。煮饭时他用三块石头架起大锅,留下的这三块石头,就形成了三座几千米的高山。
夸父不停地追着太阳跑,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可是越接近太阳,就越渴得厉害。但他一直鼓励着自己——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要幸福啦!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太阳。
红彤彤、热辣辣的大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捉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让夸父实在口渴难耐,并且,他已经疲惫不堪。于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之水喝干,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了,可是仍不解渴。夸父便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湖,湖里的水足够他解渴的。可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湖边上,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非常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惦记着那些饱受大自然折磨的人类。于是,他扔出手中的木杖。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好大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林。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阴,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北山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叫发鸠的大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木中生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它的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种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就化作了精卫鸟。经常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故事传说
炎帝的小女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漂亮,黄帝见了她,都忍不住要夸奖她,炎帝更是视女娃为掌上明珠。
女娃有个梦想,一直想到东海去,到那里看看太阳的升起,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没时间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独自驾着小船划向了东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高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落入海中,她拼命地挣扎,可是最终还是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再也没有回来。炎帝非常悲痛,为此时常嗟叹。
女娃死后,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住在发鸠山上。它长着带有花纹的小脑袋,像女娃生前一样漂亮。它还有着白色的嘴壳,红色的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它“精卫鸟”。
精卫痛恨大海夺去了自己的生命,它要报仇雪恨。为此,它一刻不停地从发鸠山上衔来一粒粒小石子和一根根小树枝,飞向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空盘旋着、悲鸣着,把石子和树枝纷纷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它:“小鸟儿,算了吧,你就是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精卫悲愤而又坚毅地说:“哪怕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大海说:“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精卫说:“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或许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把你填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说罢,精卫不再理会大海,它飞回发鸠山又衔来石子和树枝。它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被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打动了,就与它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它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它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搜神记》
·作者简介·
干宝(?—336),东晋史学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人。干宝年少时便喜好学习,他勤于读书,成年后更是以才气闻名,为此特被朝廷征召为著作郎。曾著有《晋记》、《春秋左氏义外传》等书。此外,干宝还喜好阴阳异术,据说他家中曾发生过两件离奇的怪事:干宝父亲死后,父亲的小妾随之陪葬。但在十多年后打开坟墓时,竟发现随干宝父亲陪葬的妾死而复生,并对干宝说“汝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另一件事情说:某年,干宝的兄长气绝身亡,但在很多天后却又离奇地复活,并向干宝叙说自己碰见鬼神的种种事情。正是这些事情触发了干宝的想象,于是他“集古今神奇灵异人物变化为《搜神记》”。
·作品导读·
“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同时产生。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除《楚辞》和《淮南子》外,《搜神记》则成为其后的集大成者。这本古代民间神话、鬼怪传说的总集,收集、整理出了志异故事四百五十多篇,开创了我国神话小说的先河。其中大部分故事体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书中所收编的很多传说,至今仍然流传于平民之口。其中多讲忠孝节义,反衬出儒家观点;表现神仙异术的,来自于道教思想;表现因果报应的,则源于佛学宗旨。虽然有虚妄荒诞之处,但也各具其寓理。有的故事则成为了后代戏曲的素材,比如“嫦娥的故事”、“董永的故事”。尤其是《嫦娥》、《董永》、《李寄》、《三王墓》、《毛衣女》、《韩凭妻》、《华佗》、《申农》等名篇更是得到了国际民俗学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