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是亲,骂也不是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多数父母都持有这样的观点:“打是亲,骂是爱”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似乎只有用这种激烈的方式才能培养出祖国的栋梁之材,却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途经,而只是一种懒惰之举。持这种观念的父母通常都没有认真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孩子做错了事情,也没有耐心去询问犯错误的缘由,而是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孩子身上,然后,通过对孩子的责罚来表达他们“怒其不争”的愤慨。而且,就算孩子了解父母是出于一片苦心,他们可能会原谅父母,理解父母,也很难从心底再亲近父母;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这种打骂教育,那么他们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父母甚至与父母之间越来越冷漠。因此,父母要想和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必须转变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付出关心和耐心。
1
放下棍棒,捧出温柔爱心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番作为,但是,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家长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甚至坚持“不打不成材”的观点。这固然是出于家长的一片爱子之心,但是这种粗暴的爱子方式是否真的有用呢?
2013年6月10日晚10点左右,湖南省临武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位于临武新市场内的一家服装店意外着火,户主向派出所打电话请求援助。当消防大队将大火扑灭后,店内的服装及其他物品已经被彻底烧毁,这场大火导致户主损失了10余万元。随后,警方对这起事故展开了调查,最终定性为一起故意纵火案。然而,意外的是,故意纵火的人竟然是这位店主的儿子卢某。在给卢某录口供时,警方了解到了卢某纵火烧毁自己母亲服装店的原因。早年,父母离异后,卢某就一直跟着母亲,母亲平日里忙于生意分不开身照顾卢某,因此小学毕业后,卢某就踏入了社会。在对儿子管教无望的情况下,卢某的母亲不再花时间来教导卢某,而是常常对其施以暴打,导致卢某对母亲的怨恨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卢某长大以后,母亲的管教方式依旧没有改变,这严重伤害了卢某的自尊心,最终导致卢某采取纵火烧店的方式来报复母亲。
母子之间的关系本应是人世间最为亲密的,在这里,卢某却毫不掩饰自己对母亲的痛恨,并将这种痛恨转化为了实际行动。这种悲剧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根源于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粗暴的打骂方式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会增加他们对父母的抵触情绪,最终,轻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形成阴影,重则导致无法挽回的人生悲剧。
现实的悲剧对奉行打骂教育的家长无疑敲了一个警钟,并且明确地告诉他们,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打骂教育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种教育,父母和子女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认识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的家庭教育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而消极的家庭教育则可能导致孩子性格上的扭曲和偏差。宋庆龄在《把培养革命后代的任务担起来》一文中有过这样的阐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段时间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不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就难免产生反面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劝诫却往往会被大多数家长忽略。
安安刚上小学六年级,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性格活泼开朗,一直以来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王老师发现安安不仅上课走神,而且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开始下降,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成绩已明显下滑了。于是,王老师将安安叫到办公室,亲切地询问她最近的状况,安安只是低头盯着自己的脚,一句话也不说,王老师觉得奇怪,并且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放学后打电话约安安的父母来学校。接到电话后,安安的父母赶紧放下手中的事来到了学校。王老师将安安最近的情况告诉了他们,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让安安父母和安安多沟通一下。
晚上,回到家吃过晚饭,安安父母在一番耐心地开导和询问下才明白影响安安情绪的原因。原来,安安的父母最近貌合神离,婚姻出现危机,原本夫妻俩都瞒着安安。但是有天晚上因为肚子疼得厉害,安安起床去洗手间,经过父母房间的时候,意外地发现父母正在大声地争吵,之后,妈妈坐在床边哭泣,爸爸站在窗口抽烟,气氛紧张且沉重。这天晚上,安安突然发现自己原本以为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竟然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于是安安陷入了紧张不安中,情绪上的不安和失落使得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却又不敢告诉父母。
安安父母听了安安的原因之后,并没有掩饰自己吵架的事实,爸爸将安安抱到自己的膝盖上,认真地向安安道歉,并慈爱地说:“爸爸最爱的就是你了,爸爸妈妈偶尔会因为一些事情吵架,但是爸爸向你保证,爸爸永远爱你和你的妈妈,爸爸再也不乱发脾气,惹你妈妈哭了。”妈妈笑了,安安也笑了。心事解开了,安安在学习上也变得更加努力,原本幸福的家显得更加甜蜜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感情不和而变得消极,学习成绩因此下滑,对此,家长究竟是不问青红皂白拉起孩子就打,还是耐心地询问孩子最近的状况,和孩子谈心,这就取决于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了。而无数事实证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爱心和耐心,远比棍棒更有成效。因此,除了棍棒教育,父母也可以换一种教育方式,比如:
(1)和孩子谈心。
和自己的孩子谈谈心。放下自己做父母的架子,从朋友的角度来和孩子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适当提出自己的意见,特别在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的安慰和鼓励能让孩子向父母坦露自己的心事,这样,要有利于父母对孩子内心的了解,从而给予孩子帮助和引导。
(2)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学习并不是孩子唯一可做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长看不到这一点,因此逼着自己的孩子整日学习,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越来越厌恶。适当地引导孩子发展兴趣和爱好是缓解学习压力的一种良方,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主能力。
(3)带孩子出去旅游。
旅游是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种绝妙选择,轻松的旅游能让父母和子女间原本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在旅行中没有忙碌的工作,孩子也暂时忘掉了学业的压力,而父母围绕的始终是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能感受到一种被在乎的感觉;此外,旅行也能增长孩子的见闻,培养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以及名胜古迹的热爱之情。
(4)以身作则地引导自己的孩子。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能自己做一套,教育子女又是另一套,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为人处事的标杆,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其下一代的教育方式,这样代与代的相互影响,不能说不深远,因此,父母以身作则地教育孩子相当重要。
本节家教智慧
宋庆龄曾说过:“教养下一代是我们全民的责任。首先,做家长的要负起这个责任来。现在有些做父母的认为教育儿童是国家的事情,自己可以放任不管;有些人以打骂代替教育;有些人以溺爱代替爱护;甚至有些家长对孩子施加压力和威胁,增加孩子在毕业升学问题上不必要的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正确教养自己的子女……”。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对“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这种教育观念应该重新认识,特别是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家长们更应该反思这句话的可行性。要认清,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蛮横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理智地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引导孩子,放下家长的姿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2
让孩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孩子的学业问题上,很少有父母能够做到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选择性地学习。在家里,有的父母不要求孩子做任何家务,甚至有些孩子在学校里用过的被褥、穿过的衣服等也拿回家全部扔给妈妈,对此,妈妈竟毫不在意。但是,在孩子的学业上,他们却很执著,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无论多昂贵的辅导班也舍得花钱让孩子去上,无论多难得的辅导资料,想尽办法也要帮孩子购买到,如果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进而努力学习,那么父母的这番苦心也不是毫无用处;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督促、劝告以及责骂常常会产生逆反心理,以致对原本没有兴趣的学习更加厌恶,学习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汪小飞期末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妈妈心里着急,就对他说:“马上要升六年级了,还有一年就要进入初中,成绩不提高就没有机会进入重点中学,所以妈妈想给你报辅导班,让你趁着这个暑假把学过的知识好好复习一下,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问问辅导班的老师。”听了妈妈的话后,汪小飞心里万分的不愿意,他原本计划着回乡下去和小伙伴们一起过个开心的暑假,现在全泡汤了。但是,汪小飞是个懂事的孩子,妈妈的辛苦他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他知道妈妈让他补课也是为了他好。
暑假的第三天,汪小飞就开始了他的暑期补习,他每天认认真真地上课、写作业。当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补习班安排了一次测验,测验结果却很不理想,妈妈生气地问小飞:“你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啊?怎么以前不会做的题,学了一个暑假还是不会呢?这是怎么回事?”小飞委屈地回答道:“整个暑假我都认真学习了,每天那么早去上课,回到家还写作业,您都看到了的啊,但是,每次老师讲的知识第二次写的时候我又忘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学……”小飞的声音越说越小,到最后几乎连自己都听不见了。
在上了一个假期的补习班后,为什么汪小飞的成绩还上不去呢?显然,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并且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主要是迫于妈妈和老师施加的压力,妈妈可以把他送到最好的辅导班,却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完全塞进小飞的头脑中,小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就不会主动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完全消化,自然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呢?从王丹妈妈的教育方式里,父母们也许能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
王丹今年11岁,是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她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作文,经常被刊登在校刊上。一次语文课上,张老师让她讲讲自己是如何写作文的,王丹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回答道:“我写作文的特长是妈妈培养出来的。”原来,在王丹小时候,妈妈就经常给她读童话故事,从国内的到国外的,听的童话故事多了,她也学着自己构思故事,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时常惹得他们开怀大笑。上了小学以后,妈妈买了许多书放在家里,每到假期,王丹就钻到书堆里津津有味地看上大半天,有时甚至意犹未尽地跑到书店里去看,妈妈发现她的这一爱好后,没有制止她看这些课外书籍,而是适当地鼓励她,正是由于王丹对课外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妈妈的鼓励下,去大量的阅读,使她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所以她的语文成绩才会一直名列前茅,在作文上的表现更是强过班上的其他同学。
相比小飞同学在压力的逼迫下被动学习,王丹同学在兴趣的指导下主动地看书所取得的效果无疑更好。
既然逼迫不是最好的办法,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呢?
(1)引导孩子培养学习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理。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所以,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理,在这种好奇心的指引下主动去寻找答案,比逼着孩子学习更有效果。因此,父母要成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容许自己的孩子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在参加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发现更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全面地发展自己。在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也要注意,在遇到问题时,对孩子来说,既是动力又是障碍,不懂的问题可以激发孩子去寻找答案的欲望,但是如果超越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问题越积越多,那么就会成为孩子求知的障碍。
(2)鼓励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敢于怀疑、多思考。
告诉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非都有正确的答案或者唯一答案,鼓励孩子多思考,敢于怀疑,这样就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3)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在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要施加任何压力,让他们完全放松,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中,对于阅读材料,父母不要过多干涉,不能仅仅限于作文或与学习相关的类型,以孩子感兴趣的为主,但是由于现在的书籍良莠不齐,父母在孩子选择书籍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正确地引导。
本节家教智慧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逼迫下的学习终究难以维持,关心孩子就应该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所在。
3
培养一个好孩子,妈妈只需要1%的改变
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史蒂维·旺德说过这样一句赞美母亲的话:“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满是慈爱和具有无畏精神的老师。”众所周知,知识可以从很多途经获得,老师、书本、身边的人、大自然甚至是我们生活的社会,但是老师是我们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史蒂维·旺德认为妈妈是最伟大的老师,可见,妈妈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多么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