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2873900000012

第12章 汉纪(2)

韩信躬身施礼,起来说道:“恭喜大王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然而臣下曾经侍奉过项羽,大概了解他的为人。虽然在战场上项羽勇猛无敌,但他却不善于选择将领、使用人才,属于匹夫之勇。项羽平时对人非常和气,然而应该对功臣论功行赏封爵时,他却舍不得。项羽称霸天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封诸侯,很多人对此愤愤不平。项羽的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房倒屋塌,百姓四处逃散,无人前去归附,很多人服从他是因为慑于他的气势。项羽虽然自称西楚霸王,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天下的人心,只剩下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强大。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的勇士,那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大王您离开关中,许多百姓都为此惋惜。现在大王举兵向东,与项羽争夺天下,关中地区可以传檄而定。”

刘邦听完,非常高兴。他与萧何等人商议,决定按照韩信的建议,目标定为安定天下,尽快拿下关中地区,作为争夺天下的大本营,部署将领士兵,逐步反击。不久,刘邦派韩信等人占领关中,发动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

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西楚霸王兵败自刎,汉朝建立。韩信被封为楚王。

陈平辅佐刘邦

当初,阳武人陈平家境贫寒喜欢读书。乡里有社庙,陈平当了社宰,总是能够把祭肉平均分配,乡里的父老就说:“陈平这小子是个挺好的社宰嘛!”陈平说:“唉,如果让我主持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的!”

叛秦义军风起云涌之后,陈平在临济侍奉魏王魏咎,任太仆。他向魏王献策,魏王没有采用。听说有人在魏王跟前进谗诋毁他,陈平就逃走了。

随后陈平投奔了项羽,项羽封他卿一级的爵位。殷王司马卬叛乱时,项羽派陈平去攻打司马卬,并降服了他。陈平回师,被任为都尉还被赐予20镒黄金。过了不久,刘邦攻下殷地,项羽大怒,要诛杀那些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于是封装好项羽赏赐的官印、黄金,派人送还给他。自己带着剑从小路逃走,渡过黄河,在修武赶上了刘邦的队伍,投奔到他帐下。

陈平通过魏无知求见刘邦,刘邦召他进见,赐给他饭食,打发他去客舍中休息。陈平说:“我有要事来见您,所说的事不能拖过今天。”

刘邦就和他交谈,非常喜欢他,就问他:“项羽任命你做什么?”陈平说:“都尉。”刘邦当即授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做参乘并典护军。

将领们都喧闹起来,说:“大王才得到一个楚军的逃兵,有没有真本事都还不清楚,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我们这些老将们还要受他监管!”刘邦听了不以为然,却更加宠爱陈平。

周勃、灌婴等人对刘邦说:“陈平虽然外表俊美,但不一定表里如一。

“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他的嫂子私通;侍奉魏王与人不和,就逃走投奔楚;在楚时仍然没有被任用,又逃跑来归附汉。如今大王您把这么重要的官职交给他,让他做典护军监督各部将领。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贿赂,贿赂越多待遇就越好,钱给得少的人待遇就很不好。陈平品行恶劣,毫无操守,只会祸害军队,希望大王明察!”

架不住三人成虎,众将聒噪得多了,刘邦也有些怀疑陈平,就召见引荐他的魏无知。魏无知说:“我为陛下引荐陈平,是因为他才能出众,陛下现在问的却是他的品行。现在如果有人具有尾生那样的品行,却没有帮助陛下平定、治理天下的才干,陛下哪里有空任用他呢!现在楚汉相争,我为大王举荐人才,只考虑他是否对国家有利而已,至于与嫂子私通、收取贿赂,这些还有什么大的妨害吗!”

刘邦又召见陈平,问他说:“你效力魏国不被信赖,侍奉项王而不被重用,现在又来追随我,这般朝秦暮楚是讲信义的人该有的表现吗?”

陈平说:“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意见,我不得已才投奔了项王。项王不能信任人才,他任人唯亲,重要职位人选不是他的兄弟子侄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子侄,哪怕是有不一般的人才他也不能任用。素闻汉王任人唯贤、唯才是用,我这才来归附您。但我空手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应付日常开销。倘若我的计策的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希望大王您采用它。如果您认为我说得一无是处,所收贿金分文不少,请让我封好送到官府中,并请求辞去官职。”

刘邦于是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了他,让他做了护军中尉,监督全军将领。将领们从此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张良圯桥进履

张良字子房,是汉朝开国功臣,因功封为留侯。他以善于谋略、运筹帷幄著称,与长于协调政务的萧何、擅长排兵布阵带兵打仗的将才韩信一起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

战国时期,张良家族世居韩国,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张良身为贵族公子,热衷于建功立业。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情刚毅傲岸,行事有江湖侠客风范,意气风发,敢作敢为。秦国兼并韩国以后,张良发誓为韩国报仇,以此来报答韩国君主的恩德。

张良准备趁秦始皇出游时派人刺杀他。他通过一个名叫仓海君的人,找到了一位大力士。大力士被张良的勇敢和忠诚所感动,同意参与刺杀秦始皇,报韩国被灭之仇。张良为这位大力士打造了一个重120斤的大铁锤,让他日夜练习武艺,然后派出大量人员,探查秦始皇出游的踪迹。一次,秦始皇离开都城咸阳,到东方地区游玩。张良得到这个情报后,与大力士一起埋伏在博浪沙准备袭击秦始皇。秦始皇一行经过他们的埋伏圈时,张良一声令下,大力士扔出铁锤。可惜当时车马太多,都一样华丽,张良判断失误,大铁锤砸到了另一辆车上。秦始皇受到惊吓,极为紧张,派出大批人马,紧急搜查刺客。全国上下一片紧张,折腾了10天也没查出刺客是谁。张良改名换姓,到下邳隐居避风头。

在下邳生活时,张良经常到一座桥上漫步。这座桥称为圯桥。有一位老者,身着粗布短衣,同样时常整日闲坐在桥边。这个老人头发花白,慈祥睿智,长期观察着张良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一天,张良又像往常那样,悠然自得地走了过来。老者正在桥头栏杆上坐着,等到张良来到身边时,一抬脚,把鞋子掉到了桥下泥地上,冷冷地对张良说:“年轻人,到桥下给我把鞋子捡回来。”张良吃了一惊,看了看老人,默不作声也没有动弹。老人又说了一遍。张良看着老人花白的头发,微微笑了一下,走下桥头,把鞋子捡了起来,然后走上桥头,在老者身前停住把鞋子放下。老人板着脸,把脚一伸,说道:“给我穿上。”张良简直要被惹毛了,他有些愤怒了。老人又说了一遍。张良想了一想,低下头,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又说:“把带子系好。”这下张良被气坏了。他蹲下身子,又给老头系好鞋带。老人站起身来。笑了一下,一言不发,傲然离去。张良觉得非常奇怪,站在那里,目送老人离去。走出去一里多地了,老人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转身走回来。张良注视着老人,没有动弹。老人走到张良身边,淡淡地说道:“年轻人,我看你是个可塑之才。5天以后天亮时,到这里和我见面。”张良态度恭谨地回答:“好的!”

第五天早晨,天色一亮,张良就赶到桥头,而老头早就来到桥头坐着等他了。老人生气地说道:“跟老人见面,不应该迟到。5天以后再来!”到第五天时,张良听到鸡叫,就赶忙去了桥头,只是老头又早早地在桥头坐着等了。老人再次批评张良,让他5天以后过来。这次到了第5天,张良索性不再睡觉,夜里就去了老地方,坐在那里等待老人。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才从远处走来。他看见张良在桥上等他,非常高兴。夸奖了几句以后,老头交给张良一本书,让他好好攻读;读透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帮助君主建功立业。张良感谢一番,将那部书收下。这部书叫《太公兵法》,是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打天下时所使用的各种计谋的汇编。送书的老头,人称黄石公,他认为张良是可造之才,便通过实际行动,把张良身上的锐气、傲气打磨下去,让张良知道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张良非常聪明,有悟性,很快就明白了老人的良苦用心。《太公兵法》多次强调了忍耐与克制的重要性。张良下工夫对《太公兵法》反复认真研读,详细反思总结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他认识到,秦始皇只是秦国的一个国君,即使刺死他,韩国也难以复兴。只有推翻整个秦朝的残暴统治,才能为韩国报仇。从此以后,张良变得温文尔雅、审慎理智,改掉了以前意气用事、争强好胜的毛病。过了几年,天下大乱。张良竭尽自己的超凡才智,积极协助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建立了汉朝政权,实现了自己为韩国复仇的夙愿。

韩信背水布阵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领兵东进攻打赵国,军队仅数万人。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馀听说后,便命令部队到井陉口集合,号称20万大军。

西汉名将韩信

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说:“韩信、张耳刚打了胜仗,士气正高。我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草,士兵就会面有饥色;如果断了粮食供应,军队就会食不果腹。’井陉口的道路,车辆、骑兵只能逐一通过,行军的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那么粮草一定落在最后面。

“希望您拨给我3万士兵,从小路包抄,断了他们的粮草补给阻断了退路。而您守在深深的壕沟、高高的营垒后面,不要与他们交战。前进城池攻不下来,往后无路可退,野外又没有东西可抢,不到10天,您就能坐收韩、张二将的人头了。否则的话,我们一定会被他们俘获。”

陈馀曾经自称是义兵,不愿意用计谋使损招,说:“韩信兵力薄弱而又疲惫不堪,这样还要躲避不出去攻击,别的部队也会认为我软弱好欺,而轻易来攻击我了。”

韩信派探子打探消息,听说李左车的策略没有被采纳,非常高兴,这才敢于率领军队这样前进,在距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停下来扎营。半夜,命令军队出发,选出轻装骑兵共2000名,每个人都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路上山,为了察探赵军动向,还得小心隐蔽着。

韩信告诫他们说:“交战时,我们会佯装败退,赵军一定会出动全部兵力追赶我们,大营必定空虚,你们就趁机冲进去,用我军的红旗换下赵军旗帜。”

又命令他的副将分发食物给将士们吃,说:“今天大胜以后,再犒赏你们一顿大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装迎合说:“好。”

韩信说:“赵军抢占了有利地形安营扎寨,我军大将的旗鼓出现以前,他们是不会进攻我们的先行部队的,就是怕我调头跑了。”

所以先派了1万人出战,出营后,背靠河水布阵。赵军看见后纷纷大笑。

天刚亮,韩信就把大将旗鼓打出来,敲着战鼓开出井陉口。赵军出营迎战,两军激战了很久。然后,韩信、张耳佯装惨败溃退,逃回河边的军阵。河边军阵放他们进去,又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全军出动,争抢汉军的旗鼓,追击韩信、张耳。韩、张率部队返回河边军阵,全军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攻破军阵。

韩信派出的2000骑兵等赵军全体出动去争夺战利品时,趁机向赵军大营冲击,拔掉赵军旗帜,插上2000面汉军的红旗。赵军无法抓获韩信等人,就想退回营地,却见汉军红旗插在营中各处,惊慌失措,以为赵军将领已被擒获,于是士兵乱作一团,纷纷逃跑。

赵军将领斩杀逃兵也不能阻止,汉军乘机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泜水岸边斩杀了成安君陈馀,活捉了赵王歇。

敌人的首将、俘虏被敬献上来,汉军将领对韩信既是祝贺又万分钦佩,并问他:“兵法上说‘右边和背后应该靠山,前面和左边可以临水’,您这次却命我们背水一战,还说‘攻破赵军后会餐’,我们都不相信,但是竟然取胜了,请将军赐教。”

韩信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你们只不过没注意到而已!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而且我率领的士卒没有什么军事素养,这就是所谓的‘驱赶平民百姓去打仗’,一定要把他们置于死地,让他们为了各自的生存而战斗。假如让他们有路可退,他们就会逃走,还能指望他们全力抗敌吗?”

将领们都心悦诚服,说:“是啊,将军果然深谋远虑,高人一筹!”

韩信下令如有人活捉李左车,悬赏千金。有人把李左车绑着送到韩信的帐前,韩信为他松绑,让他面向东坐,像尊敬老师一样尊敬他。李左车见韩信诚恳,就为他出谋划策,成为韩信的得力助手。

郦食其冤死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手下的谋士郦食其劝刘邦说:“如今,您已平定了燕、赵之地,只有齐还没有攻克。齐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背靠东海、泰山,有黄河、济水作为屏障,南面又与楚相邻,百姓善变而且狡诈,您就算派几万军队前去讨伐,恐怕几个月也攻不下来。我请求让我奉您的诏令前去游说齐王田广,让他归降,帮我们守御汉的东部边界。”

刘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郦食其出使齐,前去劝降田广。见到田广后,郦食其开门见山,说:“大王您知道天下人心所向吗?”齐王说:“不知道,哪里才是天下民心所向?”郦食其说:“归向汉王!”齐王说:“你凭什么这样说呢?”

郦食其说:“首先领兵入咸阳的是汉王,项羽却背弃盟约,让刘邦去汉中为王,随后又迁移并杀害了义帝。汉王得知后,立即调动蜀、汉的军队攻打三秦,出函谷关,对义帝的下落锲而不舍。然后召集天下的兵力,扶助诸侯的后代,对有功的将领慷慨分封城邑,获得的财物就赐给手下的士兵,与天下人同享利益,因此豪杰贤士都乐意为他效劳。项羽不守诺言、轻信寡义,还有杀害义帝、忘恩负义的罪责;不牢记他人的功劳恩德,对别人的过失却总是耿耿于怀;将士打了胜仗却得不到奖赏,攻陷了城池却得不到赐封,当权主事的都是项氏族人:结果天下人都反叛他,贤才能人都怨恨他,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效力。因此汉王才是顺天承命的人,这是坐着就可以推算出来的!汉王征调蜀、汉兵士,使三秦平定;渡过西河,打垮北魏;出井陉口,杀成安君陈馀;这些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这是上天在庇佑汉王成就伟业!现在汉军已经占有了敖仓的粮食,扼守住了成皋的险要,控制了白马津,并在蜚狐隘口设防,把太行山路阻断。这样看来,天下诸侯后归降的就会先灭亡。大王您若抢先归降汉王,齐国便可以保全;否则的话,齐国就危险了!”

在此之前,韩信将率军东进的消息也传到了齐国,齐王就派华无伤、田解率领重兵驻扎在历下,以抵御汉军。等到齐王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派遣使者与汉议和后,历下城的守备就解除了,齐国君臣与郦食其天天纵酒作乐。这时韩信领兵往东,刚到达平原渡口,还没过黄河,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齐国归降了,便打算停止前进。辩士蒯彻劝韩信说:“您攻打齐国是受了汉王的诏令,而汉王只不过另外派了个使者去劝降齐国,又没有阻止您进攻的新诏令下达,怎么能不前进呢?况且郦食其这个人,不过是个文士,俯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游说,这样就降服了齐国70多座城池;而您统率几万人马,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50多座城池。功劳还比不上一介书生吗?”韩信认为蒯彻说得对,就率领军队渡过了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