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法的作用在于激发和整合成员企业的努力,以连续提升供应链的成本竞争力。因此,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实质上是以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方式运作,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价格由去除浪费后的完成供应链作业活动的成本加市场利润构成。这种定价方法促使供应链成员企业剔除基于自身利益的无效作业活动。
实施目标成本法须立即采取的行动
1收集关于你的公司与第三方供应商交易时的总支出的数据。
2从你的每一个主要的职能性部门中选出员工组成团队,并交付给他们为“降价”运动辨认出最大的降低成本的机会这一艰巨的任务。
3发起第一波“降价”运动,要求团队在6~9个月中达到可计量的成本节省额。
4以市场中占领导地位的企业团队的最佳行动为标准,特别运用于那些低利润、高竞争性的部门中。
5确认行动的下一阶段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全面质量管理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特别是日本,在60年代以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逐渐由早期的TQC(TotalQualityContr01)演化成为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我们可以把TQM看成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方法或思路,企业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运作。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领导重视并参与
企业领导应对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负完全责任,因此,质量决策和质量管理应是企业领导的重要职责。国内外实践已证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企业领导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必须带头学习、理解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亲身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亲自抓,一抓到底。这样,才能对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2抓住思想、目标、体系、技术四个要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它体现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思想。因此,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在思想上摆脱旧体制下长期形成的各种固定观念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树立起质量第一、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起市场的观念、竞争的观念、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以及不断改进质量等其他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综合地、系统地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持续满足顾客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围绕一定的质量目标来进行。通过明确的目标,引导企业方方面面的活动,激发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衡量和监控各方面质量活动的绩效。没有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也很难深入持久,很难取得实效,甚至可能造成内耗和浪费。只有确立明确的质量目标,才有可能针对这个目标综合地、系统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企业的质量目标是通过一个健全而有效的体系来实现的。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管理等,以及所有环节,涉及到企业中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处于控制状态,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其次,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所有部门围绕质量目标形成一个网络系统,相互协调地为实现质量目标努力。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套能够控制质量,提高质量的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它要求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的很多方法和技术都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日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水平对比法、质量功能展开(QFD)、六西格玛法等。
3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从市场调研一直到售后服务的系统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切实取得实效,必须首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所谓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前提性、先行性的工作。基础工作搞好了,全面质量管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有利于取得成效。反之,基础工作搞得不好,不管表面工作如何有声有色,如同建立在沙洲上的大厦,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4做好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进行组织协调,综合治理。首先必须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不是哪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哪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同产品质量有关的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管理的总和。同时,这个总和也不是各个环节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围绕着共同目标协调作用的统一体。因此,为了使顾客对产品质量满意,就必须明确各有关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能并规定其职责、以及围绕一定的质量目标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如果各部门所各自承担的质量职责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此外,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这一综合性机构的任务,就是要把各方面的活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中,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从而以最少的人员摩擦、最少的职能重叠和最少的意见分歧来获得最大的成果。
质量管理体系开始运行之后,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控,保证使之按照规定的目标持续、稳定地运行。这方面的工作包括质量成本的分析、报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以及对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等。宏观的质量认证制度、质量监督制度也是促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5讲求经济效益,把技术和经济统一起来
提高质量能带来企业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能够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从宏观的角度讲,这又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增加社会财富,为全社会带来效益。
另一个方面,质量和成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有的人认为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因此,质量水平达到顾客可以接受的程度就行了。有的人认为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再提高质量就会导致成本的大幅上升,因此,无条件地、不计成本追求“高质量”是不足取的。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已经逐步达成了共识:质量水平越高,成本越低。正如克劳斯比所说的:生产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本身才是最昂贵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分析顾客的需求,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不断满足顾客要求和市场需要的情况下,获得企业的持续发展。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
在具体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可以遵循五步法进行。这五步分别是:决策、准备、开始、扩展和综合。
1决策。这是一个决定做还是不做决策的过程。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驱动力,因此他们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愿望,常见的动因有:企业有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远景构想;企业希望能够保持领导地位和满足顾客需求;也有的企业是由于面临不利的局面,如顾客不满意、良失了市场份额、竞争的压力、成本的压力等。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解决问题,因此,全面质量管理(TQM)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企业的关注。当然,为了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必须全面评估企业的质量状况,了解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是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准备。一旦做出决策后,企业就应该开始准备。第一,高层管理者需要学习和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对于质量和质量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建立组织,具体包括:组成质量委员会,任命质量主管和成员,培训选中的管理者。第三,确立远景构想和质量目标,并制订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第四,选择合适的项目,成立团队,准备作为试点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3开始。这是具体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项目的试点,在试点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试点中总结的经验,来着手评估试点单位的质量状况,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顾客忠诚度、不良质量成本、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文化。在评价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包括人力资源、信息等。
4扩展。在试点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企业就可以向所有部门和团队扩展。首先,每个重要的部门和领域都应该设立质量委员会、确定改进项目并建立相应的过程团队。第二,还要对团队运作的情况进行评估。为了确保团队工作的效果,应该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还要为团队建设以及团队运作等方面提供指导。第三,管理层还需要对于每个团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评,从而确认所取得的效果。扩展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这项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高层领导强有力的领导和全员的参与。
5综合。在经过试点和扩展之后,企业就基本具备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为此,需要对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通常需要从目标、人员、关键业务流程以及评审和审核这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和规划。
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各个层次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包括战略(这是实现目标的总体规)、部门的目标、跨职能团队的目标以及个人的目标。
人员。企业应该对于所有的人员进行培训,并且授权给他们让其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同时要鼓励团队协作。
关键业务流程。企业需要明确主要的成功因素,在成功因素基础上确定关键业务流程。通常来讲,每个企业都有4~5个关键业务流程,这些流程往往会涉及到几个部门。为了确保这些流程的顺畅运作和不断完善,应该建立团队负责每个关键业务流程,并且要指派负责人。团队运作的情况也应该进行测评。
评审和审核。除了对于团队和流程的运作情况进行测评外,企业还需要对于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状况进行定期的审核,从而明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及时发现问题,寻找改进机会。在评审时通常要关注四个方面:市场地位、不良质量成本、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文化。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国际上,目前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上最主要的突破就是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应用。作业成本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法就是以作业作为成本核算的中心环节,通过作业将企业的资源耗用与最终的产品联系起来。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5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94年20%的英国企业已采用了作业成本法,而另外的27%的企业正在考虑应用作业成本法。而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成本管理组在1997年做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到1996年美国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9%的企业已应用了作业成本法。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著名的成本专家库金斯指出:对企业而言,在未来15年内向ABC系统过渡其实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