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多难兴邦
310300000007

第7章 在废墟的底色下,重新审视生活 (1)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在先哲们的情怀和视野里,人与人、人与天之间的和谐共处就是天地间最奇妙的乐章。在疯狂追赶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中,四处奔波的人们几乎忘记了古人的遗训,忘记了亲情、友情、道义的意义,以及生命本身的重要性,而恰恰是这些东西,给了人们一次次在绝望中复苏的力量。先贤对大同世界的设想、对人际的看法,随着岁月的流逝被打磨成了圆润的智慧琥珀,在现代社会依然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寻找家庭伦理中的人性光辉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

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

家,一个简单的名词,却承载了太多的坚强与信仰;

家,也许是简陋的草屋,却可以风雨不动安如山;

家,一份永恒不变的情感……

劫难往往会使历史定格,同时也定格了家这个因素。隐藏于日常生活中所有习焉不察的争吵、告别,似乎都因为灾害的突如其来而变得意义非凡。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家庭伦理和亲情、爱情,在灾难带来的悲伤与绝望中,一一呈现给世人。

1976年唐山地震,距离唐山市区一百公里外的小镇上,一位少年因为父亲没有在他的作业本上签字而恼怒,赌气睡觉。地震来临时,全家人都忙于逃命,当父亲发现小儿子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向儿子的小屋冲去,在屋顶塌陷的那一刻,将儿子护在了身下。

在灾难中,情感是人们得以重新站起、再次团结的重要因素,而亲情则是家庭的核心凝聚力。无论是在地震灾害,还是在其他灾祸之中,家庭永远是人们心灵和肉体的归宿。不管从理论上把家庭归为社会的最小细胞,还是把它看做风雨相依的小世界,对于家庭的描绘,最真切可感的就是北宋苏东坡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苏大学士一句话,触动了无数人的情思和哀思:“家——人类灵魂和情感的归属与安顿!”

我们在灾难中看到了亲情所展现的人性的一面,同时也要对现代生活家庭观念的薄弱进行审视。电视上播出的有关亲情的公益广告,例如以“多回家陪陪父母”、“多陪陪孩子”等为主题的广告不在少数,它呼吁人们重视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同样也说明了现代人对于家的依恋明显淡薄。

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之下,人们往往“披星戴月”,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与家人同饮共酌的时间都在打电话商谈公事。然而,一些天灾人祸等不幸事件发生后,许多人面对天人永隔,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回想中国古代,家庭生活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传统道德以亲情为情感核心,以伦理道德为外在强化手段,用“三纲五常”等礼法构建起各种人际关系。亲情关系的构建和家庭伦理观的塑成,让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关系,对于家庭的看重往往高于一切,这就是中国人总讲“家和万事兴”的原因。

当代人们追求并实现了个人的独立、自由等价值,并产生了社会进步和更新的动力。但同时,由于个人本位观念改变了社会的基本要素,也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人们有时会厌倦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涣散,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流甚少,家庭成员内部缺乏责任感。子女在成家立业之后,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责任感更加淡薄,亲情链条不断松动。人们对亲情、家庭和社会的疏离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变得更为“现代和先进”,以推崇个性和叛逆为荣的年轻人都以不被家庭约束而自豪。然而,亲情就真的如此容易被拒于人们的生活之外吗?

1925年,主持发掘埃及吐坦卡蒙陵的霍德华·卡特,打开了3300年前埃及国王的金棺。人们惊奇地发现,年仅18岁的国王木乃伊额前放着小小的花环,这是年轻的皇后送给亡夫最后的礼物。皇室奢华的陪葬品举目皆是,但没有一样能比得上这几朵枯萎的花带来的温暖。3300年的时间,仿佛从昨天到今天一样短,花可以枯萎,可是爱永远新鲜而动人,任何世俗的名利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此时,爱情与亲情的力量,仿佛感染了所有对家庭情感漠视的人。

在被无情的地震深深埋葬的人群中,恐怕有很多人都曾经为了签一笔生意而忽略了和家人的晚餐,很多人为了跑一份订单而忘记了亲人的生日或者重要的纪念日,很多人也许会因为父母的管教而离家出走……这些人,在地震的一瞬间会想些什么呢?他们中的幸存者有机会可以对着亲人哭泣,倾诉对亲人的爱和对自己的责难。

汶川的一场地震,让太多忽略亲情和生命的人们翻然醒悟:如果上苍能够给人们一次重新生活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人为优越的物质生活而完全放弃家庭。这人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亲人的平安和健康。灾难,令人们重新回归了自己的世界,开始不断反思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关系。

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情最为重要,一个是事业的发展,另一个就是家庭、婚姻和感情的幸福。卓越的人生是事业和婚姻、家庭都成功的人生。一个家庭生活糟糕透顶的人,也难以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家是避风的港湾,美丽的天堂”,家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快乐与欣慰,每个流浪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都难以形容。家,始终是人一生的归宿。21世纪是开放而多元的时代,中国人的家庭呈现出不同的面孔,这其中有传统的顾家思想的延续,更多的是现代的气息——背井离乡、亲情淡薄。人们对亲情有始终如一的执著,也有一些短暂的迷惑、困扰和忽略,但是,无论人的情绪如何变化,总是渴望温暖幸福的家庭。

今日谈家庭伦理、家庭情感,不是简单地重复古人的伦理道德观,而是说我们提倡在重视个体价值观的同时,应该考虑融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要素,吸收家庭伦理道德中的精华部分,确立富有责任感、义务感并尊重个人价值的新型家庭。惟其如此,才能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找到新的平衡点。

花开花落,给生命应有的礼遇

巴尔扎克曾说:“厄运是一座深不可测的宝藏。”如果灾难真的可以变为财富,恐怕也是因为改变了世间最为宝贵的生命。它虽然带来了死亡的阴影,却让更多的人变得坚强,重拾对生命的热爱。

每一次灾难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都是不堪回首,而对于旁观者来说,也是目不忍视、耳不忍闻。2001年9月11日,当美国纽约世贸大厦被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包围之后,许多人因为无法从高楼上逃出来,而选择了坠楼。在下面仰观的人群发出了惊呼声,有人甚至号啕大哭,呼喊着消防员:“救救他们!”对于陌生人的不幸,很少有人“幸灾乐祸”,而是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和怜惜;而人们对于那些在灾难中身亡的人所给予的尊重和沉痛哀悼,更是发自内心的沉痛。这是人类对生命的应有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