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3121700000003

第3章 巧说话,让你更讨人喜欢(2)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朴直、思维简单的一种表现,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激动的群众,列宁几句循循善诱的问话,理清了群众的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认识,保住了皇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他采取的方法是,首先理解和赞同群众的观点,这样争取了引导群众的时间和机会。然后,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皇宫原来是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归还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头。最后一问,是强化迂回诱导的结果,让群众明确表态“皇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目的。

(4)针锋相对

有一位女作家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一时成为最畅销的热门书。有个评论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过拒绝,怀恨在心,经常在评论中旁敲侧击地贬低这个女作家的才干。有一次文学界举行聚会,许多人当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贺,称赞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忽然,那位评论家分开众人,挤到前面,大声向女作家说道:

“您这本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女作家还陶醉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冷不防他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有人偷偷发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势,问题以外的争吵于己不利,她马上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评论家说道:

“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您能否告诉我,这一本书是谁替您读的?”

评论家的问话,用意十分明显,而女作家的反问,同样针锋相对。潜台词是说:你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做的评论无非信口雌黄,连书都不读的人,有什么资格做评论!巧妙的反问,使评论家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处境。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对我国外交官挑衅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

面对这种挑衅性的无稽之谈,我国外交官回答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须向他国做什么保证。”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反问道:“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向我们做什么保证吗?”

这针锋相对的反诘,使对方无言以对,讨了个没趣,满脸窘态。

(5)幽默一点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需要肯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已经十分明显,有必要作出适当的回应时,再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懦弱的表现。在受到某种不合理的阻挠或不公正的待遇时,不妨运用幽默的力量。

有一家公司的餐饮部,伙食很差,收费昂贵,职员们经常抱怨,甚至谩骂餐厅负责人。有一回,一位职员买了一份菜后叫起来,他用手指捏着一条鱼的尾巴,把它从盘子中提起来,冲餐厅负责人喊道:“喂,你过来问问这条鱼吧,它的肉上哪儿去啦!”另一位职员要的是香酥鸡,他发现没有鸡腿,于是他也叫起来:“上帝啊!这只鸡没有腿!它怎么跑到我这儿来了呢?”

同样,当别人妨碍你的工作时,你也可以提高嗓门回敬他一个幽默。

有一位女乘客乘车时不停地打扰司机,车子每行一小段路程,她就提醒他,说她要在某个地方下车。司机一直很耐心地听着,不吭声。后来女乘客大叫:“你不说话,我怎么知道要下车的地方到了没有!”

司机也叫起来:“那你就看我的脸吧!我的脸什么时候有了笑容,你就下去吧!”

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有一次拍摄一部巨片,这部巨片的女主角是个大明星、大美人,她对自己的形象“精益求精”,不停地唠叨摄影机的角度问题。她一再对希区柯克说:“你一定得考虑到我的恳求,务必从我最好的一面来拍摄。”

“抱歉,我做不到!”希区柯克大声说。

“为什么?”

“我没法拍你最好的一面,因为你正把它压在椅子上!”

在和不喜欢的人相处的时候,运用幽默的力量,既能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能避免造成过分尴尬的局面,从而不伤害别人的感情。

4.不碰别人的“疮疤”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在与人相处时,即便是为了对方或是为了大局必须指出别人缺点时,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这也是做人的一种手段。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亲戚朋友到京城找他。他们以为朱元璋会念旧情,给他们个一官半职,可他们不知道,朱元璋最讨厌别人揭他的老底,认为那会损害他的威信。有位朱元璋儿时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大嚷起来:“哎呀,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这位老兄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朱元璋早已坐不住了,心想:这个人太不知趣了,竟然在文武百官面前揭我的短,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他杀了。

这位朋友之所以掉了脑袋,就是因为他揭了天子的短,所以,他人头落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做到待人处世不揭人之短,就要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对交际的对象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就难免会有困难,也极容易走入“雷区”。

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当你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避免发生冲突。尤其是要注意“避人所忌”,面对别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时,最好不要主动引出这些有可能令对方尴尬的话题。

人世间的关系大半是非常复杂的,若不知内幕,就不宜胡说八道。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专好兴风作浪,把别人的是非长短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相信你不会做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短处,也许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悲剧恶果,对你无益,对人有损,恶果滋长到什么程度,是你所不能预料的。

要是有人向你说起某某人的短处,你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了,不可做损人的传声筒,并且不要相信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谈论别人,不可凭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批评是有益于人。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以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那就不仅是损害自己品德的问题了。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在做人处世中尽量不揭人之短,给人保留面子呢?

第一,必须通晓对方,做到既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在交际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二,要善于择善弃恶。在做人处世中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又有谁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如果有人拿这些不光彩问题来做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

第三,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及对方的面子,尤其注意不要在对方下属或家属面前批评对方。

第四,巧给对方留面子。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过于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必须的条件。伤害对方,只不过是逞一时之强,得一时之快,这样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好处。你如果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那么你也不可损害别人的尊严。

5.问话要讲技巧

一样的话两样说,这绝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一门艺术,而问话恰是这门艺术的最好体现。问话更需要口才,问话问得巧,就等于取得了主动权。相反,如果问得过于直白,不仅很容易遭到拒绝,而且还会有处于被动的趋势。因此说话提问的方式是否有技巧,有时会决定一件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据说在某国的教堂内,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礼拜时,忽然熬不住烟瘾,便问他的上司:“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司的斥责。然后又有一位教士,他也犯了烟瘾,却换了一种方式问道:“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竟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开会时我们经常听到主持者这样发问:“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问话很好听,但效果并不是很好。谁敢肯定自己的见解就高人一等呢?就算是高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如果换成“各位有什么想法呢?”这种问法更容易被人接受,效果应该会大相径庭。

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提问过于唐突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是不可忽视的。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你晚来了半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对方一定会不高兴的。

想要问得巧,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为了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提问形式有多种:

(1)一般型提问

据社会学家的分析,任何发问都适用于一般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调动对方回答的积极性,满足对方渴求社会评价与肯定的心理。一般提问方式如果能配以赞许的笑容,效果就会更好。

(2)选择型提问

提问要有所选择,不要提出明知对方不能或不愿作答的问题。一开始提问不要限定对方的回答,也不应随意搅乱对方的想法。

(3)真诚型提问

不要故作高深、盛气凌人、卖弄学识,要给人以真诚和信任的印象,形成坦诚信赖的心理感应和交谈气氛,交谈才能正常愉快地进行。

(4)续接型提问

如果一次提问没有达到问话目的,运用续接提问是较为有效的。

(5)因时型提问

提问要看时机。亚里士多德说过:“思想使人说出当时当地可能说的和应当说的话。”说话的时机,就是说话的环境,它包括当事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

(6)因人型提问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等,所以,提问必须以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准。对象不同,提问的内容和方式自然会有所区别。

(7)适当型提问

提问一定要讲究得体,便于对方回答,提问能否得到完满的答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问。适当的提问,能使人明知其难也喜欢回答,当我们需要对方的明确答复时,适当提问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

(8)诱导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巧妙地诱导对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它也是一种“迂回”对策。

(9)启示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重在启示,要想告诉对方一个道理,但又不方便直接说,通过提问引起对方思考直至明白某个道理。运用启示提问可以采用声东击西、先虚后实、借古喻今等方式。

(10)限制型提问

限制提问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对方在你所限制的范围内作出回答。

(11)婉转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