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惊天谋杀案背后的秘密:代价
3223300000002

第2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

——建设激情波涛汹涌

哀哉流民,为鬼非鬼,为人非人。

哀哉流民,男子无褞袍,妇女无完裙。

哀哉流民,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

哀哉流民,昼行绝烟火,夜宿依星辰。

哀哉流民,朝不敢保夕,暮不敢保晨。

哀哉流民,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

哀哉流民,一女易斗粟,一儿数钱文。

这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哀流民操》,所描写的大背景是元代百姓生活极端困苦沦为流民的生存状况。

信阳人对这首《哀流民操》有更深的感受,因为在历史上那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元朝暴政的义举中,信阳人遍地揭竿,成为义军的中流。但中国百姓沦为流民的历史并未就此结束,它伴随着封建统治绵延不断。

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了,百姓沦为流民的历史必须改变!这是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责任,更是一个民族的期盼。

1954年,一位35岁的年轻人挑起了信阳地委第一书记的重担,也挑起了信阳改变贫穷面貌的希望。从此,他的荣与辱、悲与喜、成与败,都与信阳紧紧地连在一起。(不幸的是,七年后他成了信阳事件的主要“罪犯”之一。)

此人名叫路宪文,山西省陵川县人,按共产党的阶级划分标准,属于地主家庭出身。但他背叛了自己的剥削阶级家庭,1936年在上党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参加进步组织“牺盟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路宪文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此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风云人物。

从17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共产党,28岁挺进大别山,十多年浴血奋战,路宪文虽九死一生却矢志不渝。那时候,和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一样,路宪文胸怀共产主义梦想,立志救国救民,并不惜为此而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信念的力量。

至担任信阳地委第一书记时,路宪文已在这片土地上辗转奋战了七年。七年间,从浴血奋战到指点江山,路宪文紧跟共产党实现了由“打天下”到“坐天下”的伟大转折;七年间,从枪炮剑戟到镰刀斧头,路宪文紧跟共产党完成了由“对敌斗争”到“重整山河”的责任转换。七年间,路宪文的革命斗志和工作成就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不断赞赏,奠定了他政治生涯的良好基础。终于,信阳地区领导班子改组之时,省委主要领导一句话:“建设新中国的革命重担,就要由路宪文这样对党忠诚而又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挑”,路宪文便坐上信阳地区的第一把交椅。

对于信阳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路宪文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这里,是他追逐梦想的地方,是他燃烧激情的地方,也是他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地方。走马上任的当天晚上,路宪文在办公室坐到天亮,不是因为升官的兴奋,而是彻夜思考自己的责任。

“兴党兴业不懈怠,强国富民多努力”,路宪文写下自己的为政箴言,迎来了担任地委第一书记的第一片朝霞。

路宪文的为政箴言出自肺腑,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众多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心愿。的确,共产党为民而生,为民而战,尊民为“主人”,视民为“灵魂”,终于夺得江山。毛泽东谆谆教导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以此作为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无不显示共产党的“灵魂观”。一个把百姓当作“灵魂”的政党,定能丰功伟业硕书山河、光辉形象刻入人心、感召之力撼天动地,她怎不催生人们铁心追随之志?怎不激扬人们强国富民之愿?

上任伊始,这位年轻的地委第一书记信誓旦旦地讲:我把我的命运、我的事业、我的感情,都交给信阳和信阳人民,或许再也分不开啦!

35岁,正是朝气蓬勃且充满雄心壮志的年龄,信阳人渴望并相信这位激情澎湃的年轻书记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未来。

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的第二个年头,路宪文掌舵信阳这艘船,信心百倍地航行在建设新中国的大潮中。

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渴望富强是执政的共产党和国人共同的梦想。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历史——自唐开元至宋,她的文化、科技、经济发展,一直引领着世界潮流,宋代汴京城(今河南开封市)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已表明中华强国的地位……然而,这个曾经一路引领人类文明的民族渐渐暗淡无光,尤其在近百年的历史上,留给世界的印象却是愚昧、落后,软弱可欺。终于,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中华民族,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是中华民族彻底结束数百年屈辱历史,走向自尊、自主、自强的开始;站起来,决不能再倒下去,中华民族渴望永远挺直脊梁!然而,过度的贫穷落后使已经站起来的“东方巨人”显得弱不禁风,仍面临再倒下的危险。“落后就要挨打”,“强国梦”引燃了一个民族的激情。

50年代的信阳地区总人口800余万,下辖信阳、光山、罗山、新县、固始、潢川、息县、淮滨、新蔡、上蔡、汝南、确山、商城、遂平、西平、平舆、正阳等7个县,一半面积属大别山、桐柏山革命老区。这里是河南省的重要粮棉产区,毛尖茶叶更是久负盛名,还盛产木材、毛竹、药材、桐油、水产品,素有山清水秀、鱼米之乡美称。

此时的“鱼米之乡”依然鱼瘦米稀,同为中华民族这个贫困大家庭中的穷弱之子,同样充满对丰衣足食的渴望。

这一天,路宪文带着行署专员张树藩来到商城县。这是战争年代他担任地下县委书记出生入死的地方,这是他告别战火硝烟唱响和平欢歌的地方,这也是他抡起建设新中国的大锤砸出第一响的地方。对这里,他有太多的情结,因此担任地委第一书记后首站到此也在情理之中。

商城县委以极其隆重的方式迎接“老书记”的到来,全县乡镇以上级别的干部全部被召集起来,夹道欢迎路宪文。

路宪文被迎进小会堂,人们鼓掌欢迎这位新任地委第一书记作指示。路宪文情绪极好,他讲道:到商城,感觉到家一样!我这次来,一是谢恩,这里的乡亲们三次掩护我虎口脱险,对我恩重如山,不得不谢;二是给大家鼓劲,建设新中国,圆满完成“一五计划”,咱们商城决不能落后,要鼓足干劲向前冲,多一分成就,就是对乡亲们多一分报答!

入夜,路宪文进山探访救命恩人张大爷。当年,担任共产党地下县委书记的路宪文被国民党军追捕,躲进张大爷家。张大爷急中生智,一摊大便涂上一床棉被,盖在蹲缩在墙角的路宪文身上,对赶到家里的国民党追兵说:俺拉稀,满被子都是屎,熏着老总们啦。那摊大便熏走了国民党追兵,那床棉被救了路宪文的命。路宪文哪曾想到,那床棉被至今仍是张大爷一家五口仅有的铺盖。

路宪文为张大爷家的贫寒日子感到痛心,更为长久未来看望救命恩人而面生愧意。他突然问县委领导:你们还记得商城流传的一首民间歌谣吗?太阳看看往西丢/几人欢乐几人愁/有钱公子骑大马/王八婊子坐高楼/逮住穷人熬日头。

路宪文喃喃自吟的这首民谣,是他在商城做地下县委书记时就已熟记在胸的。他神情激动地对县委领导说:共产党人来了,“穷人熬日头”的历史该结束了!同志们啊,我们的任务就是彻底更新旧民谣的内容!

当晚,路宪文自己掏钱买了县委招待所两床被子送到张大爷家,带走了张大爷家那床破烂不堪的棉被。他告诫自己:要时时想到百姓的苦日子,时时想到百姓的恩情,时时想到多为百姓做好事。

此言此语流露着一个共产党领导干部的真情,绝非“演戏”,那时的领导干部不擅“表演”。

路宪文在商城、新县、光山三个山区县奔波了十几天,除了听取各县的建设情况,大部分时间是走访了解山区群众的生活。

新县是著名战将许世友的故乡,战争年代,全县10万人口,竟有55万人为追随共产党牺牲了性命,可谓“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来到新县,路宪文除了考察工作,另有一项任务就是看望许世友将军的老母。路宪文拜望许母之举似乎也属惯例,省、地领导到新县通常都这样做。

许母一生勤劳,儿子虽是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她却不愿随子进城安享清福,执拗地守在故土过昼耕夜织的艰辛生活。许世友心存大孝,却终生遗憾对母尽孝微薄,因而立誓“死后一定躺在老娘身边”以全孝心。毛泽东对自己这位爱将给予特殊政策,许世友成为中共高官中唯一死后在家乡土葬的人。

许家洼一个背山面水的独立小院落,横卧着三间低矮破旧的茅草房,这就是一代名将许世友的故居,这就是许母一生不弃不离的地方。路宪文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院落待了整整半天仍无去意,他感觉到坐在许母身边犹如坐在自己母亲身边,与许母攀谈犹如与自己的母亲攀谈,这种亲切感无疑与他参加革命后远离故土、远离双亲年头太久因而渴望亲情有关。当然,更与对一代名将及对许母的崇敬有关。

临别,路宪文拉着许母的手说:首长重任在肩,远隔千里,当地政府一定替首长照顾好老人家。

许母却说,自己明白,受关照是因为“三伢子”(许世友小名)。她还提醒路宪文说,这方圆百里有几个“三伢子”?当“三伢子”娘有吃有喝啥也不愁,可山前岭后恁多老头子老婆子吃不饱穿不暖,都得关照关照。

许母的话让路宪文甚为感动,他对许母说:“您放心,咱共产党视天下百姓为父母,一定会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此番奔波,路宪文感受到了干部群众大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极大热情,但同时又觉得各县的建设速度不够快,耀眼之处不多,暴露最明显的问题是工作缺少“套路”,因此他难以兴奋。

此番奔波,路宪文耳闻目睹了百姓的艰苦生活现状,心中苦涩翻腾。尤其是一家人仅盖一床棉被的张大爷告诉他:“像俺这种家境的多着哩”,这句话更让路宪文心灵大颤。他觉得,解放了,百姓只是获得了“当家做主人”的精神解放,而贫苦的物质生活似乎依然如故,并未明显“翻身”。

此番奔波,路宪文骤生几多紧迫感,暗暗发誓: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争取在一两年内让群众的生活发生明显变化。

当晚,路宪文把商城、新县、光山等附近几个县的一二把手召来,他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

路宪文问道:你们知道我这次下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吗?是八个字——如芒在背,坐立不安。何以如此?我想大家应该清楚。

路宪文又问:抗美援朝战争打了三年,我们胜利了。可是为什么我们志愿军的伤亡数字比敌人多几倍?因为我们武器装备落后,因为我们国力太弱!

路宪文再问:大家知道吗,从1950年到1953年,毛主席为什么连续多次考察淮河、黄河、长江,指示加快治理三大河流?1953年,鸭绿江对面硝烟未散,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未等全国人大正式审议通过便急促实施?因为毛主席、党中央有紧迫感!

路宪文情绪激动起来,指着自己说:我们也应该有紧迫感啊同志们,信阳仍有许多百姓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日子,信阳仍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信阳仍遍地都是草棚屋……说到家,我们仍穷得丁当响,我这个地委第一书记压力大啊。所以,建设新中国、建设新信阳,我们的干劲要加大!速度要加快!成果要加倍!否则,我们对不起党,对不起百姓,对不起国家。

几个县的领导和路宪文有着同样的豪情,他们纷纷表示,等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那天,一定让上级满意,一定让百姓高兴。

夜半,几个县的领导正准备起身离开时,新县县委第一书记急忙拦住大家,随即一拍手,早在外等候的工作人员抱坛而入,一阵酒香扑鼻而来。

新县县委第一书记对路宪文说:自古以来,壮士出征美酒壮行。建设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书记挂帅信阳,我们跟书记出征啦,有必要一起喝碗壮行酒!

掌声骤起,掌声烘托着人们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

路宪文顿时被大家的豪情所感染,他觉得,借题发挥也算靠谱,建设新中国的出征酒值得一喝,于是自己率先倒满一碗酒。

没有一道菜,凳子也不够用,几个工作人员只好蹲着。路宪文见状,挥手叫道:“全国人民都站起来了,你们咋还蹲着呀。快起来,凳子不够咱就站着喝,说什么也不能蹲着!”

有人笑着说,俺河南人祖祖辈辈就这习惯,蹲着吃饭、蹲着说话。

路宪文说,那是因为祖祖辈辈受压迫,抬不起头,直不起身。现在不同了,当家作主了,就该挺直腰杆。

行署专员张树藩也笑着说,路书记的话咱们不能当玩笑理解。蹲下去就矮人三分,立起来就堂堂正正,这其中显示的是精神面貌。建设新中国,咱们就要精神焕发!

全体挺立,雄赳赳、气昂昂,豪情万丈。

路宪文捧起一碗酒,神情庄重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来,第一碗就敬给伟大领袖毛主席,都干了!”

路宪文又带着大家喝下第二碗酒,这碗酒是敬给人民群众。路宪文说,共产党打天下靠的是老百姓,现在建设新中国也靠老百姓。老百姓是衣食父母,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他们!

专员张树藩带着大家喝下第三碗酒,这碗酒是对地委第一书记路宪文的表态酒。张树藩说,上有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大家一定同心协力,把信阳建设好,把各项工作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