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程学,主要是我国文化宝典《易经》的研究成果,是通过易经原理演变而成的。这一学说不仅是对易经预测原理的坚持和创新,而且求同存异,将现代易经学从研究导向实用。
运程学源自经典《易经》
历史上《易经》有三种:一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二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三是周文王被囚时所作的《周易》。《连山易》、《归藏易》已失传,现在所言的易经即是《周易》。
古人曾言:“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在《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编列中,《易经》均居首位,可见易学何等重要。那么《易经》是什么?占卜家说它是占筮书,气象学家说它是天文气象书,农业家说它是农事书,历史学家说它是历史哲学书,而文学思想家说它是一部文字优美结构严谨的人文书……众说纷纭,各言其是。
《易经》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上古三大奇书,是《四书五经》之首,是中国文化之母,华夏文化之根。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卜筮之书,它“决嫌疑,定犹豫”,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易经》还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并且是我国古代预测学中的一部最古老而又深邃的经典,被后世推崇为群经之首,中国文化的总源。“易”是“简易”的意思,是说筮法比卜法简易。“易”也是“变易”的意思。据说周文王被囚,演练伏羲八卦成六十四卦,周公做爻辞,孔子做十翼。
《易经》对人生的启发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一个人对人生的经验越丰富,那么读了《易经》对这个人的人生启发意义也越加深刻!它往往能在人生的最关键的时刻,为你作出正确的判断。
直到今天,《易经》这座中国民族文化的神秘殿堂,经过几十代人的努力,经过不断的努力,经过不断的总结和验证,已经成就了不少带有哲理性的占卜预测学说的产生。比如,风水、星相、算命、阴阳宅、手相等,其中最能经得起推敲,在预测界享有最高声誉的就是运程学了。
运程学是我国文化宝典《易经》的研究成果,是通过易经原理演变而成的。不仅是《易经》预测原理的坚持和创新,而且求同存异,打造了现代易经学从研究走向实用的一面旗帜。
运程学,究自然之奥理,以象数理术和阴阳搭配五行相生的自然规律为根据,对人生活的时空气场等相关因素做合理的改变。运程学理论是根据现代科学与传统哲学《易经》理论相结合而提出的新观点、新认知,为改变运程找出理论依据和解决措施,以达到人生福运昌隆,吉祥和顺的美好境地。调改运程可以改变心态,改变人的性格,运程好,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愉快。
天干地支在运程学中的信息类象
运程学是建立在天干地支基础上的,要想准且把握自己的运程,就要先认识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研究宇宙自然界和社会界相互关系的一套符号,并为《易经》的预测体系奠定了数理基础,在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天干
天干的顺序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这十个字的原本含义是:
“甲”就是“铠甲”,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
“乙”就是“轧”,指万物伸长的意思;
“丙”就是“炳”,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丁”为“壮”,指达到“壮丁”的时候;
“戊”为“茂”字,指事物繁茂的意思;
“己”为“起”字,指万物奋然而起;
“庚”为“更”字,指万物更新的意思;
“辛”为“新”字,为万物一新的意思;
“壬”为“妊”字,为万物被养育的意思;
“癸”为“揆”字,为万物萌芽的意思。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太阳的循环往复,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甲、丙、戊、庚、壬为阳天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天干。
2地支
《尔雅·释天》中讲:“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
“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
“卯”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辰”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
“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就是“味”,是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
“酉”就是“鲍”,是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
“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地支与地球物理的变化有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历法上用天干地支合编排年号或日期,即甲子、乙丑、丙寅等。因为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的。
阴阳五行在运程学中的信息类象
运程学的研究和发展是建立在《易经》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的,学习运程学首先要熟悉阴阳五行这个最基本的概念。
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阴阳的观念,很早就出现了。
史书记载,在周幽王时,有一次发生地震,百姓恐慌不已。幽王向大臣询问地震的原因,大臣伯阳甫解释说,是因为天地之气失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意思是说,地下的阳气伏在阴气的下面,被阴气所逼迫,想出出不来,两股力量争斗,所以发生地震。
可见,当时阴阳的概念已经被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其实,阴阳的原始意义很朴素,所谓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其根据就是日光的向背——面向太阳的一面为阳,背对太阳的一面为阴。
《易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与现象都具有阴阳的性质,不仅自然界的气、天、地、雷、风、土、火、山有阴阳性质,社会上的君臣、父子、夫妇也有阴阳特性,而且数学上的奇偶、性格上的柔刚、道德上的仁义、行为上的进退屈伸以及地位上的尊卑贵贱等也有阴阳的特性。因此,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运动都可以归纳为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变化运动,并由这两种势力的交错联结、斗争消长所决定的。
如果两大势力达到一种最佳的结合,阴阳协调一致,这就叫“太和”,“太和”是最高的和谐,也就是天与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整体的最佳和谐。
上面我们讲了阴阳,下面我们来讲五行。五行是中国人用以描述宇宙生命规律的另一组符号系统。
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即五行所构成的。五行之间的各种关系(生、克、侮、乘),反映了宇宙生命各种物质、能量、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运动和变化。
五行的特征有: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征,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
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征,火主礼,其性急,其情热;
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征,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征,金主义,其性刚,其情烈;
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征,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可以归划为属性不同的五大基本物质,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好比母生子,有相亲相爱之情,意味着畅顺、吉祥。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
火生土:土要依靠太阳来普照;
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
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好比战争,彼此敌对。据《白虎通义》载:五行所以相害相克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
木克土:树木可以入土;
火克金:烈火可以熔金;
土克水:土可以覆水;
金克木:金可以伐木;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第四章 运程学得以存在的基础 (2)
八卦在运程学中的信息类象
1爻
八卦的最基本单位是爻,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六爻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六爻的性质分阴阳两类。“九”表示阳性,“六”表示阴性。例如,乾卦的六爻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坤卦则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其中六十四卦中乾坤两卦各多出一爻,即“用九”、“用六”,故共有三百八十六爻。
《易经》中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