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323200000003

第3章 巧言善语,驾驭人心 (2)

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

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丁厂长忙问:“疼了吧?”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

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啊。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

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意思,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身为副厂长自然没有厂长老丁的权力大,如果他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厂长的面前,而厂长又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于是老马就借了自己的手,转个弯来传出心声。

说话转个弯儿,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了条后路。对于不宜直言的问题,绕个弯儿说话,有时会让自己化险为夷。下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

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阉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而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

张咏与寇准过去是至交,但后来寇准位居宰相,直接批评效果不一定好,在这种情况下,张咏的一句赠言“《霍光传》不可不读”可以说是绝妙的。张咏没有直接说寇准学术不足,而是让他去看《霍光传》,转个弯让寇准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与之类似,我们在批评别人时,直话直说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愤恨。如果我们让话转个弯儿,那么,委婉批评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人常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遇到棘手的话题或难以回答的问题,近话远说,可以避免恶语伤人,更能有效地保全自身。

委婉动听,批评不伤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当别人犯了错误,我们打算去批评对方的时候常会觉得非常棘手。在这样的场合中,一方面,该说的话不能不说,根本利益不能牺牲,原则不可放弃;但另一方面,关系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面子与和气不能伤害。批评他人之时,如果语气委婉,给自己的批评语言裹上一层“糖衣”,那么,被批评者就会容易接受了。

战国时,晏婴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齐景公的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齐景公非常伤心,一定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滥动刑罚,而齐景公却已铁定了心,众人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

这时,相国晏婴走了出来,众臣都以为晏婴也有劝诫齐景公的意思,谁也没有料到,晏婴却明确地表态说:“这个可恶的马夫,该杀!”

齐景公十分高兴,就把那个心含冤屈的马夫喊来,听晏婴解释他的罪过。

晏婴历数马夫的三大罪状:“你不认真饲马,让马突然死去,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却又惹恼君主,使君主不得不处死你,这是第二条死罪。”

听晏婴痛说马夫的前两条死罪,齐景公心中真是乐滋滋的。可晏婴话锋一转,说出了马夫的第三条罪状:“你触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胜于爱人。因此天下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君,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听晏婴诉说马夫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开始还连连点头咧着嘴笑。当晏婴说到“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过爱人”时,他张开的嘴却定在那里,脸上的表情也一阵红一阵白。晏婴又吆喝一声:“来人,按大王的意思还不推出去斩了!”这时齐景公如梦初醒,赶紧对晏婴说道:“相国息怒,寡人知错了。”

晏婴没有正面批评齐景公,却达到了劝谏救人的目的。可见,“裹着糖衣”的委婉批评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对方认为你的委婉是给了自己“面子”,感激之余,就会积极地改正。反之,如果批评者语气生硬,对方就会认为你伤了自己的“自尊”,而心生反感,这样就不会达到批评、教育人的目的。拐着弯儿说话,批评的话说的好听,别人也能听进心里去。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县官很喜欢附庸风雅,尽管画术不佳,但画画的兴致很高。他画的虎不像虎,反而像猫。并且,他还每画完一幅画,都要在厅堂内展出示众,让众人评说。大家只能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话,否则,就要遭受惩罚,轻则挨打,重则流放他乡。

有一天,县官又完成了一幅“虎”画,悬挂在厅堂,召集全体衙役来欣赏。

县官得意地说:“各位瞧瞧,本官画的虎如何?”

众人低头不语。县官见无人附和,就点了一个人说:“你来说说看。”

那人战战兢兢地说:“老爷,我有点怕。”

县官:“怕,怕什么?别怕,有老爷我在此,怕什么?”

那人:“老爷,你也怕。”

县官:“什么?老爷我也怕。那是什么,快说。”

那人:“怕天子。老爷,你是天子之臣,当然怕天子呀!”

县官:“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什么也不怕呀!”

那人:“不,天子怕天!”

县官:“天子是天老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爷又怕什么?”

那人:“怕云。云会遮天。”

县官:“云又怕什么?”

那人:“怕风。”

县官:“风又怕什么?”

那人:“怕墙。”

县官:“墙怕什么?”

那人:“墙怕老鼠。老鼠会打洞。”

县官:“那么,老鼠又怕什么呢?”

那人:“老鼠最怕它!”来人指了指墙上的画。

故事中,被点名的差役没有直接说县太爷画的虎像猫,而是抬出天子也有怕的东西,拐了一个大弯儿,最后才指出老鼠怕画里的东西,即间接说明画里的像只猫,这样说话,让县官在众人面前保住了脸面,又让自己避免了一场灾难。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巧妙的批评更为重要,先肯定对方的实力、地位、权威,甚至他的道理,然后突然插入你的话锋,委婉动听地批评对方,结果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