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胜于治病
325000000004

第4章 养生是人人都可修炼的学问 (2)

那么,在并无优势的自然环境下,如皋老人健康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如皋老人每餐都吃得很清淡,早晚都喝大米粥或者玉米糁儿粥,外加包子等主食;中午就是米饭加三菜一汤,青菜、萝卜、豆腐是主打,如皋人都相信“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谚语;他们每顿饭只吃八分饱,喜欢吃应季的新鲜蔬菜,不吃反季的大棚菜,而且不挑食。

如皋人的饮食传统可以归纳为“两粥一饭”,这种饮食观念中最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部分是早晚的这两顿粥。食粥养生在我国有很久远的历史,粥在古代称“糜”,厚粥称“檀”,薄粥称“酏”。宋代诗人陆游就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首诗就在说食粥可以养生长寿。

早晨喝粥还有调节肠胃的作用,经过一夜的运化,早晨胃基本处于排空的状态,需要水分和营养的补充,此时喝点温软滋润的粥正好迎合了胃的需要,可以补益胃气。稍微有点养生常识的人都知道: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喝粥可以养胃,把胃养好了,离长寿就近了一大步。从中医角度来看,老年人的身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经常喝粥,还有补肾益精,益寿延年的功效。而酉时(下午5点到7点)又是肾经当令的时间,此时如果喝粥,补肾效果会更好。如皋的很多老人都一直坚持早晚喝粥,这个习惯帮他们摆脱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等很多困扰。

在起居方面,如皋老人一直保持着古老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午还小憩一会,总之要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早晨醒来,先搓脸搓耳朵,等神智都清醒了再起床;洗漱后会用手指梳头,按摩头皮,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他们还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去散步、晒太阳、甩手、踮脚,或者和孙辈一起放风筝;不出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家里静坐半小时,或者读书看报写字。

这些事情看起来都非常平常,但是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即使以前身体有什么病症,也会慢慢调养过来。如皋很多百岁老人就是靠着这样简单的生活方式养好了很多疾病,而且一直快乐健康地生活着。所以说,养生就是一种自由轻松快乐的生活方式,只要能够像如皋的老人那样清淡饮食,早晚喝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适当娱乐,健康长寿就会自然而来。

人体本身就是和谐自足的存在

在中医看来,人体就是一个最和谐最自足的存在,而养生就是要维持人体自身的这种和谐。因为,当人体处于这种和谐自足的状态时,对外界环境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能较快地修复损伤组织以及抵抗各种疾病,也就是说健康的人体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它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就能自行解决一些问题,从而保持身体内部的相对平衡。

那么,人体内部的这种和谐存在是靠什么来维持的呢?中医把原因归结到脏器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上。古代的中医学家将五行理论整理后,再依照各个脏器的特性对应到五行之中就得出了: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而五行当中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传统的中医理论又把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与五脏对应起来,如木克土,联系到五脏,肝属木,脾属土,那么肝就可以抑制脾,所以中医治疗脾脏方面的疾病往往是肝脾共治,这也是“扶土抑木”的原则。再比如,肝色属青,味属酸,如有面色发青,喜食酸味等症状,一般也可诊断为肝经受病。

五行生克的关系,也经常用于精神对五脏功能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治疗精神性病症。

在五行关系中,讲究的是平衡。如果五脏中的任何一个脏器的能力较其他脏器强或弱,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例如夏天天气炎热,这个季节自然容易产生心火太旺的症状,但是冬天肾气不足时,水克不住火,也会造成心火太旺的症状出现。所以心火旺的人冬季就应该早睡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多晒太阳,以保养肾阳。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体本身其实就是和谐自足的存在,五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只有人体内部的五脏达到了平衡,我们的身体才能处于一种自然的健康状态,而其中任何一方出现了问题,就会破坏整个平衡系统,人就会生病。

六种简易养生方法

前面我们说养生就是一种自由轻松快乐的生活方式,很多养生方法是很简单易行的,每天只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轻轻松松得到健康。这里我们就将这些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做一总结,供大家尝试。

1坚持六个“少”

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这几少就是在提醒大家,在日常饮食上要注意少放盐适当多放醋不要吃太咸的东西,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少吃甜食和荤腥食物,多用食养少用药养,少贪睡多运动,凡事不要过于忧虑避免影响睡眠,这都是生活中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2坚持几个“常”

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

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保持一颗天真好奇的童心,不要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没有兴致。蚁食,要少吃,每顿饭吃七、八分饱就可以,现在很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身体里导致疾病。龟欲,要心境淡泊,不要急功近利。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4天天干洗面

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反复做几十次,有利于气血畅通。坚持干洗面还有美容效果,能够消除眼袋和减少皱纹。

5“三通”

现代人总以为自己虚,所以大都注重补,各种大补的食物、保健品不断买来吃,在补上很舍得下血本,殊不知,很多疾病都是“补”出来的,像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补”改为“通”。通血脉、通气血、通心气、通胃肠,要做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不要让你的身体里面像交通堵塞一样,什么都出不去什么都进不来,这样即使补,那也是白白浪费,人体根本吸收不了。

6勤动脑

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安闲的生活,每天不要想那么多事了,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有时间养养花、遛遛鸟就行了。其实,这样的养生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寄托,人反而会老得更快。我们经常见一些人刚退休没两年就显老了很多,就是因为他退休以后没事干了,也不动脑子想事了,反应也不如以前灵敏了。其实,不要认为五六十岁就是老年了,什么也学不成了,老年人退休以后开始学书法学画画,就能一直保持头脑清醒。所以,养生也要勤动脑。

“说三道四”谈养生

在古人的养生思想中,将修身与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说三”,即“三戒”论。孔子曰:“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其中“老而戒得”的观点尤其值得老年人深思。“得”者,获取、占有利益之意也。老年人历经沧桑,深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的道理,更应珍惜健康。

二是“道四”,这里是指模仿四种动物和四损。我国古代医学家创立的以模仿虎、鹿、熊、猿四种动物作为强身健体的肢体活动,这是古代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原始方法,是当今拳术、体操运动发展演变的雏形。华佗说,人体“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中枢之不朽也”,他将运动放在养生的首位。另外,中医学的“四损”之说,即“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告诫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讲“和谐”二字,要有规律和节奏。同时,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