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329300000027

第27章 晋朝—多来的家国,迎来的乱世(2)

一些晋人怀念旧都,总想着收复北方,发动一次又一次北伐。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而且应该大力支持的。偏偏那些在南边立足脚跟,过上富足生活的世族们不想回去,对北伐战争不予支持。皇帝又怕北伐之人立下大功,势力大增,危及王位,对北伐也是消极支持,甚至在关键时刻进行阻扰。祖逖、庾亮、庾翼兄弟都曾将北伐进行到关键时刻,因皇帝和世族反对,被撤回,使得北伐半途而废,北伐英雄们也都郁郁而终。由此可见,东晋只守得半壁江山,并不是没有能夺回北方的英雄人物,而是朝廷内部权臣因为自己的私心进行干预,使得收复大计无法成功。

直到383年北方氏族人建立的国家前秦在统一北方大部后出动举国之师,意图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灭掉东晋,统一中国。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全面抗敌。这也是东晋自成立以来全国最团结的一次。这期间发生的淝水之战更堪称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383年8月前秦王苻坚亲自率领90多万大军南下灭晋,晋国丞相谢安命侄子谢玄领8万精兵相抗。11月,两军在淝水两岸对峙。谢玄采用激将法派人劝苻坚让秦军后退一些,晋军借此渡河,双方方可决一死战,早点结束这无聊的隔岸对峙。苻坚又犯了北方人耿直的毛病,心想就算你过来了,人数还是远远少于我军,搞定你还是很容易的,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秦军一下令撤退,队形立马就散了,那边晋国眼见计谋得逞,马上强渡淝河,突袭秦军,秦军大乱,又有人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更是乱上加乱。士兵纷纷抱头鼠窜,哪里还顾得上迎敌,秦军主将在乱势摔下马,被晋军杀死,苻坚本人也受了箭伤,仓皇逃回洛阳。从此,很长一段时间北方都不敢再南犯东晋,东晋得以安心发展经济,江南日丰,人民生活终于有所改善。东晋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于东晋来说,淝水之战是场巨大的胜利,然而对于中国而言,却不能简单评定。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他本人也在两年后被杀害,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中国南北统一由此推迟了两百年。

乱世中的文明

东晋虽然只守着半壁江山,国内亦纷争不断,但相比西晋,政局要稳定得多,加之江南比北方富饶,人民生活大有改善,物质满足,精神文明也有了发展。西晋时期,战乱是主题,其他都没有发展的空间,到了东晋,中原文化才又开始复苏,留下了许多被后世称道的文明遗产。

东晋时期不仅涌现出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还有甘宝的《搜神记》以及陈寿的《三国志》等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流传下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最负盛名的故事——《梁祝》。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于是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梁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书圣”王羲之也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中共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这幅作品,将其视为国宝,死后亦将其作为陪葬品,因而现世所传均为临摹本。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王羲之书法了得确是无可否非的。

经过了多年动荡,中原文化再次发展,确是让人倍感欣慰,如此看来,东晋虽只得半壁江山,却好过西晋。

臣强君弱,家国怎能不旁落

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逼晋恭帝以“禅让”之名退位,自己称帝,建国宋,史称南朝宋,刘裕则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中国进入另一个分裂时期——南北朝。

从曹操父子废汉自立,到司马父子以晋取魏,再到刘裕废晋建宋。历史如电影般反复回放。深究起来,三朝的灭亡都是同一个原因:强臣夺位。也就是说都是因为皇帝孱弱无能,权力都集中在某一个大臣身上,最终篡得皇位。汉朝和魏国也只是到后期才有权倾天下的重臣,而东晋却是始终臣强君弱,皇帝就没有掌过实权,能撑过一百年才被篡权,已属不易。

几乎每个东晋皇帝下面都至少有一个权势强大的大臣,皇帝始终受制于他们,根本没有实权。东晋王室虽然存在,却不是决策者。整个东晋史不变的是强臣握权的事实,不断变化的只是掌权的大臣和懦弱的皇帝。从东晋建国到灭亡的一百年间,就发生过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司马道子之乱、桓玄之乱以及刘裕之乱等五次内乱。东晋王室命悬一线,之所以没有在前面几位手上亡国,不是因为他们深得民心,而是因为新的强臣的打压。

在恒玄专政时,就曾废掉晋安帝司马德宗,篡位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楚。但恒玄荒淫无道,不得人心。晋将刘裕就借民心之由起兵反抗,推翻了成立仅半年的恒玄政权,迎回在外流亡的晋安帝,成了复国功臣。晋安帝若是聪明,就应该削弱刘裕,以保晋室太平,但他没有那勇气,更没有意识,还把一大堆官职头衔全扣到了刘裕头上,亲手把大权送给刘裕。新的危机再一次产生。终于,公元417刘裕杀死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不过是篡权夺位必走的过场。果然,不出三年,刘裕就逼晋恭帝退位,还大言不惭的让恭帝昭告天下“寡人传位于刘,实属自愿,全为传贤禅让”。这一次,东晋是彻底完蛋了,再无复国之说。

由此可见,国家灭亡有可能不是因为君王无道昏庸,强臣的霸道也是亡国之因。东晋的灭亡虽然使后来的君王意识到中央集权的必要性,但是这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却依然难有改观。之后600多年,改朝换代的频率反而更快。直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个状况才有了改变。后世总有人说赵匡胤忘恩负义,狼心狗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是他聪明果断的表现。正是他开的这个先河,使皇帝注重加强中央集权,才改变了中国之前各王朝总是被强臣控制的局面,之后的宋、元、明、清也才能每代都历时数百年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