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跟刘太医学养生
331900000017

第17章 是药三分毒,有病不可乱吃药 (4)

家住北京的王大妈今年70岁,因患骨质疏松,造成左股骨颈骨折,2006年1月在医院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出院后,女儿担心她再次发生骨折,就买了许多电视广告宣传的钙片和钙制剂来孝敬母亲。但是半年之后,王大妈出现了腰痛、血尿,到医院一检查,竟患上了肾结石,血钙浓度也大大超过了正常值。医生说,这与她大量补钙有关。

女儿的一片孝心竟然成了毒害母亲的罪魁祸首,谁之过?只能怪儿女们不懂医学知识,盲目进补。

【医学知识讲堂】人为什么要补钙

人体要正常地运转,除了需要从食物中吸取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还需要多种矿物质。其中需求量最大的矿物质是钙,大约占了体重的2%。体内98%的钙都用于组成骨骼。

骨骼不断地发生着新旧更替,在骨的表面,成骨细胞不断地吸收钙制造新的骨组织,而旧的骨组织则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掉。在少年儿童时期,新生的骨组织远多于被破坏的骨组织,钙的净吸收量能达到60%,骨骼也因此不停地增长。到20岁左右,骨骼的增长停止了,骨吸收的钙量逐渐减少,不过仍多于丧失的钙,骨质因此变得越来越密,直到30岁左右,达到了最大值。从30多岁开始,骨丧失钙的速度逐渐高于吸收钙的速度,从而导致骨质的流失。如果在30岁之前没有存储足够多的骨质,之后又没有补充足够的钙,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丧失越来越多,骨变得越来越疏松,最终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是骨质疏松症,很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骨骼健康发育,人体确实需要补钙,关键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补钙。

一个人是否缺钙,有科学的判断标准,成年人每克头发中含有900到3200微克的钙都属于正常范围,低于900微克为缺钙;儿童每克头发中正常的含钙量应在500到2000微克之间,含量低于250微克为严重缺钙,含量在350微克左右为中度缺钙,450微克的为一般性缺钙。

刘太医说,儿童确实需要补钙。根据上述标准,对国内一万多名儿童和成年人进行典型测试,结果表明,儿童缺钙率为40%左右。这是一方面是因为儿童处于身体发育期,骨骼生长需要大量的钙,另一方面,儿童的骨骼是软骨,需要吸收钙来使骨质变密,骨骼变硬。如果不及时补充钙,容易出现佝偻病。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补钙,但由于受电视等媒体广告的影响,许多老年人对补钙趋之若鹜,导致了许多人的盲目补钙。老年人补钙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刘太医说,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刘太医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但此时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已大不如前,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反而会因为钙大量沉积导致高钙血症并引起相关并发症。

【太医病例库】

患者男性,75岁,政府官员。身高1.66米,体重只有41公斤。1981找到刘弘章先生咨询病情,自称缺钙。刘弘章先生告诉他并不缺钙,而是缺少骨胶原。患者不信,服用钙片依旧,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第二年逝世。负责治疗的高干医院诊断,他死于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是钙剂蓄积达到了中毒剂量而突然发作的疾病。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刘纯在《短命条辨》中指出:“老而佝背者,未食软骨片。”软骨片的主要成分就是骨胶原。

【医学知识讲堂】软骨片和骨胶原

软骨片是古时中药铺出售的一种很普通的药物。它的制作过程是:将牛骨或猪骨放入米醋中浸泡一个月,然后除去骨髓油质,切成薄片,晒干即可。软骨片含有19种氨基酸,除去8种必需氨基酸外,其他几种高含量氨基酸都是人体合成硬蛋白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买药者买回家后,使用半斤软骨片加入两升水,小火熬一夜,把软骨片熬化成棉花状的汤。汤冷却后变成果冻状有弹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活体中即是骨胶原。骨胶原又叫构造蛋白质,占人体蛋白总量的 30%~40%,它分布在人体肌肉连接的肌腱中、关节连接的软骨组织和结缔组织及皮肤的真皮层中,可以使钙有效沉淀在骨骼上,提高钙的吸收率。

此外,骨胶原也是组成人体肌肉、皮肤的重要成分,对于保持骨骼的韧性、人体运动的协调性及皮肤的弹性有很大帮助。

刘太医认为,不只老年佝偻病者需要补充骨胶原,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补充骨胶原。骨胶原能促进钙、磷等无机质在骨上的沉积,因而能起到修复骨组织、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骨质疏松患者补钙只会导致患者的骨头更脆,只有补充骨胶原,才能修复骨组织,改善骨质疏松,促进身体健康。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

【医学知识讲堂】钙的吸收过程

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对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

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只能吸收约800毫克的钙,同时,钙的吸收还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因此过量补钙并不能完全被吸收,致使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像王大妈那样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刘太医认为,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刘太医建议老人,多吃奶制品、虾皮、豆类、杂粮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

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他山之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补钙对改善骨质疏松没有明显作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题为《补充钙加维生素D与骨折危险》的研究报告,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历时7年、耗资1800万美元完成的。他们追踪调查了36828名50岁以上的健康妇女,在接受调查的妇女中,一部分人每天服用1000毫克的钙和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另一部分则服用没有药物成分的安慰剂。通过长达7年的跟踪调查,所得到的结论是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对治疗骨质疏松作用甚微,对预防全身各类骨折并无作用,还可能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中西药物未必珠联璧合

刘氏箴言:中西药合用不是数学题1+1=2那样简单,其中还有诸多影响因素,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悲剧。

张大爷患有心脏病,长期服用西药地高辛片,有一次突然感到胸闷、心前区不适,老伴急忙给他服了中药速效救心丸,没想到张大爷发生了严重的室性早搏,急忙送医院救治。医生告诉患者和家属:速效救心丸不宜与地高辛合用。

中西结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汇,而在治疗上许多医生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或结合使用医疗技术,或中西药联合使用。许多人都认为既然“西药治标,中药治本”,那么中西结合就能标本兼治。所以经常一块儿使用中西两种药物。殊不知,我们冒着多大的危险,因为中西药合用不像作数学题1+1=2

那样简单的,其中还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张大爷那样的悲剧。

刘太医融中医之精华,取西医之优长,在治病时也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但他主张采用西医的诊断、急救、手术与中医养治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结合,而不是中西药结合。对于中西药物结合使用,刘太医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中西药合用效果未必佳。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是因此就认为中药无毒副反应则是错误的,因为刘太医早在明代时就已发现了一百多味急毒性药材和九百多味慢毒性药材,而且现代医学也证明,中药也具有西药所表现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从较轻的过敏反应至较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乃至致死。比如,一向被认为很安全的甘草、菊花等,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单味药材的使用尚且如此,多味药材的使用更应注意生克作用,更何况是药理成分大相径庭的中西药合用。如果盲目地合用,忽视了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

中西药合用时可能发生的反应包括pH变化、酸碱中和、产生沉淀、发生络合等,如果发生上述反应,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合用影响药物的吸收

含有皂苷成分的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因在酸性环境中,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同时也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等合用,否则易形成沉淀。

2合用影响药物的分布

碱性中药硼砂与西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时,能使这些抗生素排泄减少、疗效增加,同时又能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产生前庭紊乱的毒性反应,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聋及行动蹒跚,尤其对少年儿童危害更大。

3合用影响药物的代谢

含麻黄的中成药与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麻黄中的麻黄碱不被破坏,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促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4合用影响药物的排泄

碱性较强的中药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药物合用,发生中和反应,而使两种药物的排泄加快、疗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疗作用;酸性中药与碱性西药氢氧化铝、碳酸钙、氨茶碱等合用时,促进有效成分尽快排泄,使中西药物均失去一定疗效。

5合用产生拮抗作用

中西药之间往往会发生拮抗作用,不但使药效降低,而且还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6合用增加毒副作用

中西药合用可出现重复用药、剂量增加、毒副反应加重。如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含有强心苷或强心物质,若与洋地黄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苷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

【他山之石】 方舟子:如此“中西药结合”害处多

打假专家方舟子指出,现在的所谓中西医结合药物中许多都是用中药包装西药,盗用西药推销中药。这种在中药中添加西药的“中西药结合”害处很多。一方面,添加的西药有的是会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如果没有在中药中标明西药成分,患者不知不觉地吃了西药,就无法预防、处理这些西药的副作用,也会干扰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吃药并非多多益善,中、西药一起吃,中药有可能妨碍西药发挥效用,人体摄入不必要的药物也增加了肝、肾解毒的负担。而且,这种用中药包装的西药的价格远远高于西药本身的价格,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