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跟刘太医学养生
331900000018

第18章 病体不安,以养为先 (1)

人染疾病,先用开胃汤服之,喝肉汤以补之,或曰七分养也。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再以猛药治之。则病根渐去,或曰三分治也。如此应手愈之,若不待脏腑调和,医者投以猛药攻补,病家欲求全生乎?然则九死一生矣。

——刘纯《误治余论》

盖楼先打地基,医病先保身体

刘氏箴言:人染疾病,先用开胃汤服之,喝肉汤以补之,或曰七分养也。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再以猛药治之。则病根渐去,或曰三分治也。如此应手愈之,若不待脏腑调和,医者投以猛药攻补,病家欲求全生乎?然则九死一生矣。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赴东吴联络联吴抗曹一事,尚未见吴主孙权,先遭其手下谋士诘问,于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其中有这么一段: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

诸葛亮不仅是位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高明的医生。他为困顿潦倒的刘备开出了一剂良药:先以滋补为主,增加实力,壮大势力,然后再求主动出击,从而扭转困境。这是治军治国之良策,也颇合医理。

刘纯在《误治余论》中说:“人染疾病,先用开胃汤服之,喝肉汤以补之,或曰七分养也。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再以猛药治之。则病根渐去,或曰三分治也。如此应手愈之,若不待脏腑调和,医者投以猛药攻补,病家欲求全生乎?然则九死一生矣。”意思是说一个人染上疾病时,要先喝开胃汤、喝肉汤进行调养,等到身体好转后再用药治疗,那么人很快就能康复,而如果不先调养,就开始治病,结果是九死一生啊。更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人在生病时要先注意保养,然后再考虑医治。

这话很有道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已经病得奄奄一息,这时给他开刀、下药,那无疑是雪上加霜,伤口撒盐。这就好比盖楼,如果不先把地基打好,那么上边盖得再漂亮,盖得再高,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它会倒塌。这和诸葛亮的医国良方的原理是多么相似啊,千载之后,不曾想出现一位医家知己,武侯得知,可含笑九泉矣。

磨刀不误砍柴工,七分养不会延误病情

刘氏箴言:只有先使用养生,保住性命,控制疾病的发展,才能考虑治病。

刘太医强调生病要七分养,我们可能会有疑问:生病了,如果不及时治疗,而是先调养,不会延误病情吗?在这里我们要说两点:

1七分养适合的是慢性病,如果是急性、突发性疾病,那么就应该先治疗,在控制了病情的基础上再进行调养。比如一个人得了急性心肌梗塞,这时如果不先抢救、治疗,而是让他喝肉汤,喝保元汤保养去,那么他的小命就没了。

2七分养不会延误慢性病的病情。因为七分养实际上就是治疗,是促使病情稳定的基础食疗、心疗和运动疗法,只有先把病情控制住,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是安全有效的。《刘太医谈养生》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在癌症的治疗上,只有使用七分养把癌块紧紧地包裹住,再使用控岩散才能发挥‘关门打狗’的疗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病情不是很严重的人使用七分养就能够治愈疾病,而不必用药。

有位姓王的中年男性得了痔疮,每次大便都要出血且疼痛难忍。去医院后医生告诉他只有开刀切除才能治。王先生一听到动刀,有些犹豫了,他告诉医生考虑一下。回家后闷闷不乐,妻子问明了缘由,一番安慰之后说:“今天,我有个中医朋友出差路过,来咱们家看看,一会可以询问一下她。”王先生听了妻子的话,眼睛里露出了一丝光亮。事实也的确如此,妻子的朋友告诉王先生,平时多喝水,注意一下生活习惯,经常做提肛动作,痔疮会自然而愈,不用开刀。接下来两个月内,王先生按照朋友的话坚持了下去,也真神了,现在痔疮没了,大便也顺畅了。

刘太医提醒您: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是三分治七分养

刘纯在《误治余论》中说:“治者,以无情之草石,矫治有情之身。养者,以自然之物,还养自然之身。痼疾,内虚致邪。宜三分治,七分养。是治养不可偏废之。”癌症患者需要先调养自身:饮开胃汤提升胃气,喝鱼汤牛肉汤和牛蹄筋肉汤包裹癌细胞,使其无法扩散并逐渐纤维化,然后再用药施治,如此才是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

七分养并不只是安心静养

刘氏箴言:养者,以自然之物,还养自然之身。

生病了要先调养,而后考虑治病。那么怎么调养呢?很多人认为调养就是安心静修,要卧床,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刘纯说“养者,以自然之物,还养自然之身”,这就是说要用自然之道来调养自然之身。所谓的自然之道调养自然之身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进行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运动等养生疗法。但在进行养生疗法之前,首先要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因为错误的生活方式是违背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的,只有纠正了错误的生活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养”的作用。

病人是犯了错误的人,必须改正错误的生活方式

刘氏箴言:病人就是犯了错误的人,治病时就必须改正错误的生活方式。

刘太医说,现在许多疾病都是生活方式病。但许多朋友生病时从来没检讨过自己是否在生活方式上犯了错误,他们不仅在养病阶段不注意,甚至在治疗时仍然肆无忌惮、我行我素,不信你看:

有人一边吃着昂贵的药,一边做着不菲的检查,一手还夹着袅袅冒烟的香烟。

有人一边吃着昂贵的药,一边做着不菲的检查,一边还优哉游哉地喝着小酒。

有人一边吃着昂贵的药,一边做着不菲的检查,一边胡吃海塞地吞食着鱼肉。

有人一边吃着昂贵的药,一边做着不菲的检查,一边昏天黑地地熬夜打麻将。

有人一边吃着昂贵的药,一边做着不菲的检查,一边日理万机遥控指挥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工厂或企业。

……

真不知道这些朋友是怎么想的,他们一边疗养着,一边又坚持用不良的习惯去挖身体的墙角,窃取养的成果,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病能养得好吗!

刘太医说,病人就是犯了错误的人,因此必须改正错误的生活方式,这样七分养才能起到养的作用。因此,疾病缠身的朋友一定要端正心态,以病人的角度去严格控制和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在饮食习惯上,因为食疗是我们养病的主要途径,不要再让“病从口入”,贻误病情或病上加病。

食疗,健康需要自己选择

刘氏箴言:每种疾病都有各自的食疗方法。有人认为得了慢性病就要吃药,因此药物是最重要的。错了!中医认为有些食物的治疗作用甚至比药物更重要。

中医自古就重视食疗的作用,孙思邈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2400多年前,就提出“我们应以食物为药,饮食是首选的医疗方式”。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也是治病前调养的最好方式。刘太医说,每种疾病都有各自的食疗方法。有人认为得了慢性病就要吃药,因此药物是最重要的。错了!中医认为有些食物的治疗作用甚至比药物更重要。他强调七分养就是食疗的过程。

刘太医提醒我们,食疗不是胡吃海塞,因为每一种食物有它的营养特性,正常人是可以不用特殊选择的,但对病人来说,由于疾病的类型不同,对饮食就有相应的选择,要考虑到食物对疾病有无影响,有之就要禁忌,以免给疾病的治疗造成不良的后果。

张仲景也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之说,所以我们要根据病症摄取食物,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寒性或凉性的食品,如绿豆、芹菜、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等都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非常适宜。

热性或温性食物,如羊狗肉、辣椒、生姜、茴香等热性或温性食物,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之功,阳虚畏寒的人食之为宜,热病及阴虚火旺的人就应忌食。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变化而变化。

食物除五味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把淡附于甘味,把涩附于咸味。

辛味能行气,通血脉。胃痛、腹痛、痛经患者,可以吃些辣椒、茴香、桂皮等有行气、散寒、止痛作用的食物;外感风寒的人可以吃些有辛辣味的生姜、葱白等食品;风寒湿痹患者则宜饮用白酒或药酒,以辛散风寒、温通血脉。

甘味有补益强壮的作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羸的人比较适宜。甘还能消除肌肉紧张和解毒,但甜食不能过量摄入,否则易发胖。

酸味有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患者宜食用。

苦味具有清泄、燥湿的功能,适宜热证、湿证病人食用。比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佐餐,能达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的效果,适宜热病烦渴、中暑、目赤、患疮疡及疖肿的患者。茶叶苦甘而凉,能够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

咸味能软坚散结、润下,对结核、便秘患者比较适宜,而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和某些肉类。如海蜇味咸,可清热、化痰、消积、润肠,对痰热咳嗽、痰核、痞积胀满、小儿积滞、大便燥结者最为适宜。海带味咸,有软坚化痰的功效。猪肉味咸,滋阴润燥,适宜热病津伤、燥咳、便秘的人食用。

刘太医提醒您:提升胃气要小心选择食物

在提升胃气的过程中,选择食物一定要特别谨慎,必须选择容易被吸收的食物,而以下几种食物应该少吃或不吃。

1高油脂的食物。如动植物油、蛋黄、米油等。

2高淀粉的食物。如馒头、米饭、藕粉、油条等。

3豆类。包括含豆粉的保健食品。

4含大量葡萄糖的奶制品。

5煎炸的食物。

6烧烤的食物。

7黏腻的食物。

此外,加工食品、垃圾食品等也不要吃。

运动,让生命之树常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合理的运动不仅是长寿养生之道,而且还是防病治病的良药。

高老太太,年逾百岁,20多年来却从没生过一次病。在介绍养生经验时她说,70多岁时,她时常感到浑身无力,小毛病缠身。到医院检查后又没个说法。这时,有个老中医劝她多出去走走,注意锻炼身体。于是,在老伴的陪同下,高老太太第一次来到公园。早上7点不到,晨练的人可真不少。有打太极拳的、有扭秧歌的、有耍花扇子的……个个都是精神抖擞。看到不少同龄人活力无限,她羡慕不已。从此以后,她几乎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往公园赶。“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回到家总感到浑身像散了架似的。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身体一天比一天结实,小病小痛自然就没有了。”

运动不只是健康人的事,生病的人更需要锻炼。华佗曾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告诫人们经常活动可以防病养生。刘太医也主张人一定要运动,无论是健康还是有病。健康人通过运动来防病养生,病人通过运动进行辅助治疗,增强体质,驱除疾病。现代科学家通过对一些长寿老人进行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适当的劳动和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强身健体,祛邪医病,延缓衰老的效果。

第六章 病体不安,以养为先 (2)

【医学知识讲堂】运动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