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兼容性原则。管理创新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长补短,殊途同归"的原则。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也要学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并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出独具特色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不同于自然学科,自然学科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关系,新理论的创新意味着对旧理论的否定;而管理理论的创新往往是一种兼容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对旧理论的完善和补充。如组织行为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泰罗制的结束,即使在美国,现在还有70%的企业运用泰罗的科学管理法为其创造利润。兼容性原则是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吸收别人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方法,进行综合、提炼。
兼容性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因此要对原有的基础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把握深层原因,同时注意自己的特点与长处,进行深层思考。这样就可能发掘出许多新的创意,进行管理创新。
5)不怕犯错误原则。最显而易见、具有常识性和令人深信不疑的信念之一,也是人人认为不言自明的信念是:最好把事情做对而不要做错。假如有人提倡相反的看法--认为犯错误是好事,多犯错误的人应该受到鼓励--可能会被视为傻子!而事实上,正是一些所谓的聪明人,为了避免犯错误,什么事情也不做,即使是好的决策也尽量少做。结果,那些害怕犯错误的人做得少,取得的成也就少。管理者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犯错误!另外,避免犯错误的另一种办法是不做标新立异的事情。如果致力于创新,那么,你也就有了可能犯错误的机会,因此尽量按原来办法做,还是墨守成规为好。没有新尝试,也就没有新作为。
要做到不怕犯错误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人们从小就养成了思维定势。学校根据学生们提供正确答案的能力来给他们评分。并因他们做错答案而惩罚他们。同样地,几乎所有的组织原则都是惩罚失误者,而绝对不惩罚服从命令的人。就此,许多人养成了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并竭力避免犯错误。人们学会要做得完善无缺,而不是要有创造性。企业永远需要有能够创新、敢于行动、不怕犯错误、好学的员工。现在一些企业家开始避免犯不让企业犯错误的错误。如美国3M公司就提出了"允许犯错误,不允许不创新"、"允许犯错误,但不允许犯相同的错误"等企业理念,从而积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各类创新活动。
知识创新是创新管理的核心
1知识创新的内涵
创新并不是简单地指"创造新东西",其具有特定的经济学内涵。创新不同于"发现"和"发明"。早在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时,就把创新与发明进行了区别。发现是知识的新的增加,是发明和创新的重要知识来源;一项发明则是一个新的人造装置或工序等。发明可以申请专利,但不一定就能为社会带来利益;而创新是创造和执行一种新方案,以达到更高的社会效果。创新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一般来说,为了使一项发明带来利润就需要创新,但一项创新不一定要基于一项发明。以经济和社会利益为目标的创新是目前世界各国理论界和政府政策制定者主要关注的对象。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看,发明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创新则表现为知识创新。创新与发明的区别,也就是知识创新与知识生产的区别。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的最大区别,就是创新的核心已经从技术、组织、制度等拓展到了知识。知识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还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商业知识和工作中的经验知识,等等。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讨论创新的重点,它不是在过去的创新之外,而是新时代所有创新活动的共同实质。在工业经济时期,创新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则表现为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目的是追求新发展、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并应用到产品(服务)中去,以促使企业获得成功,使国家经济活力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
2知识创新需具备的条件
知识创新的各项特征要求知识创新具备各种特殊条件,而这些特殊条件又与其他类型创新的条件截然不同。
第一,知识创新需要仔细地分析各种元素--社会元素、经济元素、知觉元素及知识本身。
这个分析过程必须验证某些知识体系是否健全,然后,企业家才能决定能不能使知识变成产品。或者,企业家会决定顺延一段时间再试。莱特兄弟的例子是这个方法最佳的说明,他们先想清楚建造一架有人驾驶的飞机需要哪些知识。然后,他们弥补欠缺的知识,同时也学习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然后,再从理论上实验它。最后才进行实际飞行,一直得到他们所要的数学公式,再利用这些珍贵的公式来制造辅助翼及修正主翼等。
第二,知识创新的第二项要求是战略地位的清晰与集中。
在实际操作中,知识创新不能只是实验性的执行,它必须保证每个步骤都正确而不寄希望于第二次机会。在前述的各种创新中,即使在某一步骤失败,创新者也不忧虑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这种现象不会在知识创新里出现。在这里,创新者有太多的朋友及对手,创新者只要跌倒一次,爬起来想要再追,恐怕就只有望尘莫及了。
基本上,知识创新有三个要点:一是发展出一个完全主宰创新范围的系统。二是知识创新可以创造自己的市场、自己的客户,而不受其他厂商干扰。它创造的这个市场不容易有外来者侵入。因为,它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三是"占据一个商业据点",集中精力在社会的某一层面实施创新。
知识创新者必须决定一个清晰的焦点。虽然所有的知识创新都含有某种程度的冒险性。但是,不决定一个焦点,或者多个焦点,是一件更危险的事。
第三,知识创新者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者需要学习企业管理的能力。
因为,企业管理对知识创新者的重要性远超过其他行业。知识创新的风险较大,所以它的回报率也很高。但是,一般的知识创新者的管理知识普遍不足。大致上来说,知识创新的风险之所以这么高,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管理者本身。他们轻视高科技外的一切知识。他们为本身的高科技知识沾沾自喜,而变得目空一切;他们相信所谓"品质"的定义就是复杂的科技,而非满足客户价值观的产品。在这方面,他们只是19世纪的发明家,而不是20世纪的管理者。
制度创新是创新管理的前提
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如果旧的落后的企业制度不进行创新,就会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桎梏。
企业制度是指一个有机组织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和实现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在财产关系、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三个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经营制度(经营机制)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行使权力的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它构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项具体规则的总称,其中分配制度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企业制度创新就是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修正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并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
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整体创新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一个企业不断创新的保障。没有一个创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其他创新活动就不会有效和持久。
1制度创新可使企业站在发展的前沿
企业的外部环境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区域化和网络化格局的形成和加深,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开放,企业只有和外界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长久不衰,站在发展的前沿。反之,企业体制僵化,创新不足,便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2制度创新是搞好管理的基础
管理本身便是强制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为了使管理不断创新,必须首先从体制、制度上为其开道。
3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的前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胜谁负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企业必须在经历了"生产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型后,适时转向"创新管理型",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将创新体现于企业制度当中,更好地发挥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甚至消费者创新的积极性。
4制度创新可发挥人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