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处于“性意识成长关键期”时,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洗澡(最好是爸爸与女儿、妈妈与儿子一起洗),在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下让孩子理解男人与女人的身体有哪些不同,自己的身体都有哪些特征。否则,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再与其交流跟性有关的知识就会困难许多,而那时,孩子若还不清楚性别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出现偷窥等病态行为。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严华
职业:幼儿园老师
儿子:壮壮,3岁
我的儿子壮壮3岁了,和很多同龄的小孩子一样,他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晚上吃过饭后,我和丈夫经常会抱着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儿子喜欢的动画片。
有一次正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丈夫不小心按错了遥控器,屏幕中突然出现男女主人公正在接吻的镜头。怕儿子看到这种画面会受到不良影响,我立马用手遮住了他的眼睛,丈夫也赶快换了台。这时,儿子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了?”
我忙解释道:“儿子,不是不让你看,只是刚才的那个画面你不能看。”
没想到,我这么一说,儿子更好奇了,非要知道为什么他不能看,“妈妈,我刚才看到电视里两个人在亲亲呢,你为什么不让我看?”
这时,我才意识到刚才自己做错了,不该用这样的方法来敷衍孩子,这可能会激起他对“性”的更大好奇,甚至引发偷窥等不良行为。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立马转变态度,微笑着告诉儿子:“宝贝,电视里的人亲吻,那是他们相爱的表现,就像妈妈亲吻你一样,因为妈妈爱你。宝贝也经常亲爸爸妈妈,也是因为你爱爸爸妈妈,对吗?”儿子点点头。儿子理解了“亲吻”这种行为的真正含义后,就不再对其好奇了,每次看到电视上出现这样的画面,即使我们立马换了频道,他也不再吵着要看。
3.孩子言行不一
——用门槛效应纠正
刘女士最近非常苦恼,因为她8岁的儿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刘女士常常向朋友诉苦说:“我说的话他只会口头答应,却从来不照着做,居然学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了!”
可是,刘女士的儿子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他原来是个乖孩子,学习成绩也很不错。但自从一年前,刘女士开始对儿子严格要求,让他必须考全年级第一名开始,他才发生了这些变化。那时,刘女士经常告诉儿子,“孩子,就快要上初中了,一定要加油,要考全年级第一,要进全市最好的中学,否则以后没有任何前途。”
刘女士这样说只是为了让儿子再努力一点儿,可没想到从那以后,儿子的成绩反而越来越差,而且答应父母的事,却不兑现,说到做不到。
为此,刘女士有时实在气不过就会打儿子,结果儿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不但言行不一,还不愿与家人沟通。看到儿子成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面”娃,刘女士非常担心,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案例深度解析
父母的话孩子不听,或者听了不做,答应了的事总办不到,这样的孩子很常见。主要原因还是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喜好,是否有能力完成。有时,孩子答应了的事总办不到,主要是因为父母给孩子订立的目标过高,施加了过大的压力。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给孩子设置了过高的“门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孩子活动机会的增多、活动能力的增强,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制定的规则等也就越来越多。这相当于给孩子设置了很多门槛,其中一些门槛难免比较高。
由于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就背上了“言行不一”的罪名,成为父母眼中的“双面”娃,并受到不少斥责和惩罚。于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在家人眼里“一无是处”,他无法顺利达成有效的“自我统一”。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孩子倾向于逃避,甚至会变得不自信。
2.父母也“言行不一”
每位父母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孩子表现出自己期待的行为,如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父母就会十分兴奋,并称赞孩子,爱抚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父母的极大认可,于是孩子的这一行为会得到增强,之后就会有意重复。
同样,在家庭教育中,若孩子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父母只用言语劝阻而没有采取有效的制止行动,或因舍不得管教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至忍耐的极限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进行斥责时,可能效用已经不大了,因为此时孩子的不良行为已得到了强化,纠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言行不一,多是由于自己能力有限,而父母又期待过高造成的。因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要在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恰当的纠正。
1.“门槛效应”来帮忙
“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提出的。“门槛效应”告诉我们,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高要求的做法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借鉴一下“门槛效应”,先给他们提出低一些的要求,等孩子取得一定成绩后再适当提高要求。循序渐进,孩子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了,达成要求的过程会顺利许多,这样才会较容易地产生言行一致的正效果。比如,刘女士在要求儿子取得更好的成绩时,若希望儿子下一次进步一点点,“哪怕进步一个名次也好”、“哪怕下次多考一分也好”,并给予孩子相应的鼓励和支持,那孩子也不会因害怕达不到“全年级第一”的高要求而“说一套,做一套”。
2.惩罚措施要落实
孩子的感官经验决定了他们对生活环境的认知有限,所以父母教导孩子时,除了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还要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因为肢体动作是孩子具体可见的。
比如当要求孩子“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时,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是错误的行为,让孩子停止涂画,但孩子一边答应一边又继续画的时候,父母应立即采取行动,可抓住孩子的手,或者把画笔拿走。
这样,孩子才会知道父母的话并不是用“好”、“是”等口头应承就能随便应付的。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沈雨
职业:公司职员
女儿:卉卉,8岁
我的女儿卉卉正在上小学,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她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渐渐地,她的学习受到影响了。
前段时间,我开始管束卉卉玩电脑游戏,但效果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好。有一次她玩电脑游戏,我叫她赶快关了电脑写作业,不然明天会被老师批评。卉卉答道:“好的。”可十几分钟过去了,她还是“按兵不动”。我又催她:“不是叫你去写作业吗?再不去妈妈可要生气了。”
“是,妈妈,你忙你的吧,我这就去!”卉卉又答道。
结果,我都忙完了,她还是没有任何动作,依然在玩电脑游戏。“卉卉,我已经开始生气了,你再不去写作业就等着挨板子了。”
“马上就去,妈妈,我刚才正要起来去写作业你就过来了。”卉卉说这话时眼睛依然没有离开电脑。
我气愤地大声叫道:“卉卉,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你再不关电脑我就把电源关了,以后再也不准你玩电脑了。”
“好吧,反正我已经看完我想看的了。”说完这话,卉卉才不情愿地慢慢挪进自己的卧室写作业。
这件事弄得我很头疼,都不知道该怎么对付这个小丫头了。后来,我专门去咨询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专家建议我在言语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同时,也要采取一点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父母并不是那么好应付的。
那天回家,我又发现卉卉在玩电脑游戏,就给她定了一个期限,允许她再玩几分钟,并告诉她几分钟后她还不做她承诺的事情,我会把电脑关掉,就算她把当天的作业全部做完也不会允许她再玩电脑游戏。
几分钟后,卉卉果然还和以前一样,继续一边答应着一边盯着电脑。于是,我言出必行,按我之前说的那样做了。那次之后,卉卉知道了自己答应的事做不到会有什么后果,以后再也没有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4.蒙枕巾睡觉的晶晶
——如何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4岁的小女孩晶晶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从小就喜欢蒙着枕巾睡觉。
“晶晶,把枕巾拿下来睡好吗?”
“不,我要巾巾!”
孩子怎么喜欢蒙着枕巾睡觉?会不会有危险?
小晶晶的这个习惯一直困扰着她的爸爸妈妈。而且,从很小的时候起,晶晶就对一块枕巾“情有独钟”,每天晚上睡觉前,她总是一边喝奶,一边叫妈妈拿来她的那块粉红色枕巾。喝完奶,她便自己将枕巾蒙在头上睡觉。
不仅仅是晚上,白天午睡,晶晶也要求家人把枕巾拿给她,哪怕是小憩几分钟。
有时爸妈觉得这是孩子的无理要求,是孩子太任性了,于是便严厉制止她蒙枕巾。可结果,非但没有改变晶晶蒙枕巾的习惯,反而使她更加依赖枕巾了。
直到现在,晶晶的爸爸妈妈都没能让孩子抛掉枕巾,夫妻俩为此很苦恼,一方面怀疑孩子有什么心理疾病,另一方面还担心她经常这样蒙枕巾会对健康不利。
案例深度解析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蒙枕巾或蒙被子、抱枕头睡觉,其实是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现,这可能跟孩子小时候某一次较大的情绪波动或心理创伤等有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许多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特别是5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或心理创伤,这些心理创伤会导致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
即使孩子没有遭受过大的心理伤害,他喜欢蒙枕巾、依恋某一块枕巾也是正常的,因为这个东西对满足他的安全感很重要。
2.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孩子从一出生就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懂得,爸爸妈妈是最爱他的,从而对他们产生深深的依恋。
如果父母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不能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孩子自然就会感觉到爱的缺失,会感到自己是被抛弃的,是不安全的。于是,孩子在渴望得到父母关怀的同时,开始用某一种物品来替代父母缺失的安全感。比如,孩子会蒙枕巾,甚至会依恋某一块枕巾,这都是渴望关爱的表现,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表现出的特殊行为。
心理学家支招
缺乏爱的孩子,会感到安全感缺失,并因此而逐渐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所以,为了帮孩子建立起健全的心理,父母要多抽出点儿时间陪陪孩子。与孩子相处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已经能对周围环境有所反应,独自一人时他会产生害怕、紧张的情绪。因此,为了让孩子睡得踏实,爸爸妈妈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让孩子听到你的声音,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就在他身边。
即使你不在孩子身边,那也可以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让孩子听到你的声音,让他感觉到你在时刻关心着他,这样他就会感到安心,不再害怕。
2.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爸爸妈妈或许真的没有条件时刻陪在孩子身边,那就给孩子布置一个舒适的小床,将其装点成温馨舒适的“儿童乐园”。比如在墙上贴孩子和父母的照片,挂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图,床边摆放孩子喜欢的玩具等。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安全,独自睡觉时会更有勇气和信心。
3.运用爱抚效应
孩子睡不着觉或夜里被惊醒,妈妈应及时给孩子以亲切的爱抚,或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自然入睡。如果孩子出现蒙枕巾等行为,妈妈也不要反复跟孩子说“不要这样”,因为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兴趣,强化孩子的行为。所以,妈妈应尽量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创造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给孩子以温柔的爱抚。长期如此,获得了爱与安全感的孩子就会慢慢改掉这个坏习惯。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闻捷
妈妈职业:报社记者
女儿姓名:婷婷,3岁
我是一名媒体记者,平时工作很忙,而且作息时间不规律,有时要采访、写稿,晚上很晚才能回家。女儿到了3岁,我都没有好好陪过她,没有像很多母亲那样,晚上轻抚着她,讲着故事哄她入睡。
由于我回家晚,大多时候我回家时,发现女儿已经入睡,但她睡觉时却抱着我的枕头。爷爷奶奶从她手里要过来,她会再次抱过去,怎么劝也不听。
有一次,奶奶想试试婷婷离开我的枕头是否真的不会睡觉,于是便悄悄藏起那个枕头。结果,晚上睡觉的时候,婷婷果然哭闹起来:“我要枕头,我要妈妈的枕头,我要妈妈……”
奶奶回答说:“妈妈很快就回来陪你一起睡,婷婷先不要闹好吗?”
“不,不,我就要枕头,快还给我……”婷婷继续哭着喊着找枕头。
无奈之下,奶奶还是把枕头拿给她了。但我们一直不明白婷婷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睡眠习惯?是不是由于我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