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茅台故事365天
933800000039

第39章 卯卷 酒雄 (6)

当时,作为贵州省省委书记的周林切身感受到了此次“地震”的震级较大震感明显。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国家连续投资扩建茅台酒厂,1954年2月,酒厂按食品工业局通知要求,规定茅台酒必须储存三年以后才准许勾兑出厂。同年,茅台酒场筹建化验室,我外贸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赴酒场研究茅台酒包装问题。1957年,茅台酒包装改换成功,“香港商报”,“香港华侨报”纷纷以“茅台新装,华贵优雅,春节宴会,甚受欢迎”为题,进行了报道。1958年,茅台酒出口商标“飞天牌”在上海举行了签定仪式。由香港办理注册,报国务院备案。

完成了初级整合,“地震”仍震威不减,紧接着,由贵州省轻工厅投资,在酒厂建立了中华瓶子厂。7年间,中国科学微生物所副所长方心芳、国家轻工部部长李烛尘先后到茅台酒厂视察。专家学者们对茅台酒的关注空前高涨。借助余震不断的攻势茅台酒厂的质量管理和包装进行了全面改进,茅台酒厂已初具规模和市场影响力。

国酒茅台,伟人情怀

薛媛媛

方毅一句小平同志很喜欢茅台,道出了伟人对茅台的情杯。1993年9月下旬,邓小平女儿邓榕在香港透露:父亲是位深具个性的人物,他既有传奇经历,也有让人不可理喻的行为;他既有伟人的气魄,也有不敢面对事实的记录;他既有善良的一面,同时也有绝不手软的一面。饮酒是父亲一生几样嗜好之一(抽烟、打桥牌也是其嗜好),因此在“文革”下放到江西劳动改造时,母亲便想尽办法替他弄一些酒。粉碎“四人帮”时,父亲当时人在北京,但他并未出来工作,当他得知这普天同庆的消息后,便拿出茅台酒一口气喝了27杯,并痛快地说:要把绝世的内乱一口喝完!可见父亲的气魄和对“四人帮”是深恶痛绝。

1973年邓小平访韶山毛主席旧居宴会时,邓小平第一个站起来向大家敬酒。他大声地致祝酒辞:“来,让我们为我们党,为毛主席干杯!”那顿饭他喝了4大杯茅台酒。1985年邓小平81岁高龄时,中顾委开会,他还能一席五杯,一杯一口。1986年英国女王访问北京,82岁高龄的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设宴款待,宾主落座,邓小平举起一杯珍藏20年的茅台致祝词,然后一饮而尽,使得客人一片赞叹。那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结束后,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共同举杯相庆的是茅台。邓小平和世界各国政要首脑、知名人士、科学家等举杯的也是茅台。据方毅同志说,“就在邓小平年岁已高医生不许喝酒时,他也要把茅台酒摆在桌上随时看看,心情就感到舒服。”可见茅台,在邓小平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这种情怀我们要追溯到茅台酒故乡赤水河。

赤水河是一条美酒飘香的河,茅台就始于“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赤水河。“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就是茅台酒佳韵天成的独特风味和亘古相传的卓越品质。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完工后,濒临赤水河的茅台便成为黔北重要交通口岸。“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就是茅台繁忙景象的历史写照。

然而“茅台”,对于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有它卓越的功劳。据长征女将军李真回忆:“1935年3月,长征到贵州仁怀县茅台镇。由于长途劳累和暂时甩掉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大家都希望能轻松一下。当听到芳香味美的茅台酒有恢复疲劳和治病疗伤作用时,当地群众为了欢迎红军捧出珍贵的“茅台”。红军就用酒揉揉脚,擦擦脸,擦过之后,长途行军的疲乏全消失了。而喝点酒后,因风寒而引起泻肚子的病也好了,多亏茅台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茅台,作为中国的国酒,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1958年的金秋,邓小平一行风尘仆仆来到贵州视察工作后,又马不停蹄来到离别23年的遵义,缅怀遵义和娄山关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作为当年“红星报”的负责人,到参加遵义会议时他已经是中央秘书长。看着当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址及遗物,他思绪万千:长征,人类伟大的史诗,遵义会议,就是史诗最扣人心弦的乐章。他作为如今党的总书记,遵义是他一种永远的纪念,茅台是他一生难以忘却的情怀。他在遵义视察和听完汇报后,嘱咐遵义的党政领导:“发展名优酒是你们遵义的经济优势之一,首先要大力发展茅台酒的生产,以适应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三碗茅台渡赤水

鲁敏

这好酒啊,在老百姓的小日子里,可助兴,可志喜;在英雄豪杰的峥嵘岁月里,则可嘉勇、可明志——下面一段故事呢,说的即是后者。

时间要追溯到1935年的3月16日,中国红军长征行军,走至茅台镇,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计划,正欲三渡赤水。面对滔滔急流,作为指挥将领的周恩来和刘伯承,合作了这段“三碗茅台渡赤水”的豪情往事。

那是个晴朗的初春中午,红军在梅子坳、寒婆岭等地成功打败了国民党的地方武装,顺利挺进茅台镇,部队简单休整了一番,正准备三渡赤水河。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的刘伯承向周恩来报告说:“周副主席,渡河便桥已经搭好,毛泽东和同志们已在小学校休息,现在先头部队正准备渡河,请问您还有什么指示?”

周恩来掏出怀表看看时间,又抬头望望当午耀眼的太阳,剑眉一扬,对刘伯承说:“对,差点忘了,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特别任务,旁人无法替代,需要你亲自来完成。”

“特别任务?”刘伯承暗中思忖起来:刚刚结束的鲁班场恶战,他带领部队成功甩掉尾随追来的滇军、黔军;渡赤水河的一应准备工作已各就各位;休整中的红军正用茅台酒按摩疗伤、促进体力恢复……还会有什么重要任务呢。但哪怕就是天大的任务,他刘伯承肯定决不后退。于是他响亮的回答:“下命令吧!保证完成!”

“这个命令不大好下啊!”周恩来好像有些为难似的,把眼光调转开去,

“请周副主席放心,我一定克服困难、保证百分百完成任务!”刘伯承表情凝重起来,为革命,可抛头颅、洒热血,还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

“真的?”周恩来敲敲刘伯承的胸脯,神秘地一笑,然后侧身喊到:“魏国禄,你把刚才买的东西拿出来,我要交给伯承一个任务。”

魏国禄笑眯眯地得令而出,手里却捧着个富有当地风情的大竹筒,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立刻在他们四际浮动。魏国禄对刘伯承挤挤眼:“到屋子里去完成任务吧,我去炒把黄豆来下酒。”

哈,原来是喝酒的任务!刘伯承有点喜出望外。他知道,周恩来一向对茅台酒情有独钟,到了这个大名鼎鼎的茅台镇,在紧张繁重的军务之余,他忙里偷闲,向红军战士们介绍茅台酒的悠远历史与独特妙处,同时,还不忘吩咐有关部门给镇上的几家茅台酒作坊贴了保护公告,禁止官兵擅入。

“你看,这么个任务,打算怎么完成?”周恩来晃晃竹筒,往大土碗里注入两股清流,那浓郁甘甜的酒香更逗得刘伯承舔起了嘴唇。

“你说咋喝就咋喝!”刘伯承的眼睛已经落在了碗里。这些日子,他带着队伍没日没夜、殚思竭虑,精神与体力一直高度紧张,还真需要一点好酒来调节一下。

“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冈,我们呢,来个不喝三碗不渡河,怎么样?”周恩来风趣而认真地说。

“好。一言为定!”两只土碗抬了起来,清脆地一碰,酒花四溅。

两人相视一笑,一抬脖子,美酒入肠,更壮气势。魏国禄正好送来刚刚炒熟的黄豆,又顺手替他们满上了两碗酒。

“这也是蒋介石给红军的口福啊。”刘伯承第二碗酒下肚,脸色微红,也开起了玩笑。

“是啊。”周恩来嚼着黄豆。“蒋委员长以前是送枪送炮,现在又送来了茅台酒,这一笔账,真可以写入史书了,否则真对不起这么地道的酒香啊!”

就这样,周恩来和刘伯承在谈笑之间,就着最朴素的一把黄豆,连干三碗茅台,真有点“把酒识英难、豪情越赤水”的意蕴!正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所发的感慨:夫英难者,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周恩来和刘伯承,他们曾在最危急的遵议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而此刻,在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他们又举盏唱和,以酒嘉勇,以酒明志,更显英姿焕发、斗志高昂,充满了革命者的乐观主义与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从而最终迎来长征的光荣胜利。

——那三碗淳香的茅台酒,也是这段峥嵘历史的忠实见证啊。

一场酒席救主席

王棵

许世友上将善酒,战争年代,终日运筹,军务繁忙,常“月旬不沾”。全国解放以后,许世友稍得闲暇,便恋上了茅台酒。一顿一瓶茅台酒,根本不在话上。常自吹:“喝酒我从来没遇到过对手。”有时难免会逼人强喝,或让酒量不如他的人难堪。据《许世友的晚年岁月》载,有年建军节,他的一对老战友夫妇来看望,问他节日过得好不好,许世友喜孜孜地说:“我中午一瓶茅台喝干了,晚上一瓶见了底,一天两瓶茅台酒,这个节过得还不好?”后来,即使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别人想劝许世友少喝一点酒也很难做到。许世友忠厚少言,但却喜“煮酒论英雄”。他和陈再道是亲密战友,两人都爱喝茅台酒。有一段时间,不管谁弄到茅台,就会通知对方来畅饮。往往是各人面前放一瓶,不用酒杯,也不要酒菜,边谈边喝。酒兴上来,论军事议政事,古往今来评说历代英雄豪杰。许世友在一次喝茅台议历史时说:“不懂民情难为相,不懂地形难为将。诸葛亮作相可以,作将不行。”可见他对诸葛亮的过于谨慎是有异议的。许世友和陈再道都精于棋术,他俩常边下棋边对饮。许世友说:“喝茅台,酒流淌到哪儿,哪儿就觉得舒服,不刮喉不上头,不像别的酒满嘴钻。”

许世友能喝但早晨却从不喝酒,而是闭门读书。因为毛主席曾让他多读一点书,包括《红楼梦》、《周勃传》,还有许多古籍和中央一些领导人的选集。毛主席对他说《红楼梦》至少看五遍。毛主席还说:“你们只讲武,光爱打仗不行,还要讲点文才行,文官务武,武官务文,要文武结合。”他一直把这些话铭记于心,身体力行。他把《红楼梦》里的很多诗词以及古籍中很多历史上的战例都背下来,高兴时还给老朋友们评说,大有文人风度。

70年代初,林彪反党集团紧锣密鼓地篡党夺权,要谋害毛泽东主席。而毛主席对林彪集团的阴谋也已察觉,1971年的8、9月间,他巡视大江南北时,便先后同各地的高级干部吹风打招呼,着手进行清除林彪反党集团的准备工作。当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得知毛泽东主席于9月10日将要抵达上海后,便立即乘南京军区的作战值班飞机赶到上海,进行“保驾”。当时,住在北戴河的林彪、叶群通过其亲信得知毛主席巡视的谈话内容后,陷入极大的恐慌之中。9月7日,林立果按照“571”工程既定方案,向其反革命暴动组织“联合舰队”下达了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8日,林彪下达批准林立果这一行动的手令。他们密谋在毛主席南行的旅途中将伺机谋杀毛主席。

国家危难之机,许世友深感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怎样才能挫败林彪反党集团的罪恶阴谋,又不至于打草惊蛇,破坏了主席粉碎林彪反党集团斗争的统一部署。许世友眉头紧锁,心中云海翻腾,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9月10日下午1时,他从毛泽东主席乘坐的专列回到锦江饭店后,果断地采取了一个重要行动,立即主动宴请林彪一伙在上海的死党王维国、周宇池等人,使其无法脱身去向林立果报告毛主席去向,以便掩护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安全驶出上海。酒桌上,许世友将宴席当战场,席间,他一改往日对林彪死党视而不见的藐视和冷淡,谈笑风生,频繁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