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国式养生
986700000003

第3章 察言观色知健康 (2)

其实中医对舌诊的研究已经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一书里,就有关于看舌头诊断疾病的记载。到了公元十三世纪的元代,我国已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了。

中医看舌头,主要是分别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观察舌苔,一是要看苔质的厚、薄、干、滑、腻、粘,气是观察苔色的黄、白、黑、灰等不同的变化。然后根据苔质、苔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病邪在表还是在里,疾病属寒还是属热。正常人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白苔,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一丝一丝像毫毛样的结构,就如一层刚刚出土的嫩草。舌苔每时每刻都在生长,而当我们平时吃东西、喝水时,舌苔又会不断地自动脱落。因此,舌苔总是保持着正常的厚度和结构。又因为口腔里有适量的唾液,所以舌苔表面是润泽的。这些都是健康人的舌苔表现。如果舌苔生长得多,脱落得少,舌苔变得厚起来,那就是病态了。

有的人的舌面上像涂了一层米糊一样,原来一丝一丝的结构看不清了,在放大镜下观察,这种舌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和分枝增多了,空隙中藏着一些粘液和食物残渣,也有一些上皮细胞的碎片、白细胞和细菌。中医称这种舌苔为腻苔。这往往表示病人有痰湿或是消化不良,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胃肠炎、风湿病和妇女白带增多等。都会有这样的腻苔。

此外,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病人,舌面上有的地方有苔,有的地方没有苔,这两种舌苔交界的地方很不规律,有些像地图,叫做地图舌。在阴虚的小孩和有蛔虫病的病人中,常可看到这种舌苔。有的人舌苔长得少,脱得多,舌苔过薄,甚至没有苔,舌面光光的,这也不正常,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伤阴。在某些慢性病人中,比如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晚期肝炎、肾炎的病人,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常常会出现这种舌象。对于这类病人,中医里常常采用一些养阴的药物对其治疗。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舌苔的颜色。比如舌苔的颜色变黄,那么按照中医的理论,此病人患有热症,这在发高烧的病人中是常见的。对于这种病人,中医里常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如果有的病人舌苔发黑,而且干焦多裂,这表示病情危重、内热重而津液耗损。如果有的病人舌苔发黑而滑润,这往往表示病人有严重的内脏寒湿或者肾亏的毛病。

观察舌苔的形状和颜色,还可以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例如,人得了外感疾病,如果舌苔的颜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常常表示疾病在发展,病情在加重。如果舌苔的额色由黑变黄、由黄而白,表示疾病逐渐好转。如果舌苔从无到有,由薄而厚,表示病在进展;相反,如果舌苔由厚而薄,由多而少,就表示病邪在逐渐消退,表示病在好转。

我认为,在临床诊病时,观察舌质比观察舌苔更重要,因为舌质上反映的病变更为深刻。观察舌质,包括看舌质的颜色、舌体的形状。正常人的舌质是淡红色的,因为血液供应良好,颜色比较鲜明而润泽,舌头的边缘厚薄适中而光圆整齐。舌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比如变红、变白、变青紫,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如果舌质变白,就表示血虚或者阳虚有寒。如果舌质变红,则表示血热或者阴虚有热。如果舌头尖上或舌边上有些小红点,也属于有热。如果是阴虚有寒,就应该用温补壮阳药物治疗;如果是阴虚有热,就应该用养阴清热的药物来治疗。如果见到舌头上有颗颗紫色斑点,或者整个舌头呈现青紫色,中医叫做血淤。一些有心脏病、肝硬化、消化道溃疡病、妇女月经病,以及恶性肿瘤病人,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舌体的形态可以分为软、硬、胀、瘪、斜、振颤等。如果舌体胖嫩而有牙齿压痕,表示阳虚水肿。舌体萎缩,表示体质虚弱而有慢性耗损。高血压病人出现舌振颤、舌麻木、舌头偏斜等现象的时候,要注意预防脑出血的可能。

◎眼睛——透视疾病的窗口

在中医理论中,眼睛的重要性犹如日月。“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在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是样论述的,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人们认为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灵枢·大惑》中有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于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可以说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医里通过望眼神就可以了解人体内精气的情况,了解病人的精神意识状况,测知疾病的发展。如两目神采奕奕,说明精气充足;两目无精打采,说明精气不足;而两目呆滞,晦暗无光,则是精气衰竭的表现。

◇眼睛内连五脏

中医认为眼睛的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除任脉外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眼睛有关系。眼睛通过经络与脏腑贯通,与脏腑保持有机的联系。脏腑的机能如果发生了异常的变态,就可以反映在眼睛的有关部位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征象。如横目斜视,则提示我们是肝风内动。

我曾听一位同事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一位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医院,给儿子检查眼睛。十五分钟的常规检查过后,医生就告诉她:“你儿子有食道逆流的问题,将来可能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这位女士听到这话很气愤,认为医生简直是在胡诌,怎么也不肯相信。她质疑:一个眼科医生怎么会判断出眼疾病人的食道内有问题呢?虽然这位女士很怀疑,但是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她还是不敢怠慢,于是又带着儿子做了几项内科检查。令她吃惊的是,内科检查的结果竟然与眼科那位医生说得一样。她的儿子果然有轻微的食道逆流。内科医生告诉这位女士,虽然她儿子的空腹血糖检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不注意饮食,将来很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对于像这位女士这样,习惯了以化验数据评判健康状况的人来说,她对于眼科医生的言论固然会感到匪夷所思。但是,对于了解中医学的人来说,这一点儿都不奇怪。中医历来就重视眼睛的健康预报意义。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当人体出现疾病的时候,眼睛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眼睛的变化反映着全身的疾病。如眼结膜充血是麻疹、狂犬病早期的重要征兆;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妊娠中毒症患者的眼底血管都有改变;脑卒中患者的瞳孔会有所变化;耳源性眩晕患者的眼球会震颤;癌肿块转移的时候,视力会有所改变;癫痫病人抽搐时瞳孔散大;梅尼埃病人眩晕时水平性眼球震颤,等等。

眼睛及周围的颜色也是很好的指示灯。失眠的人眼眶会发黑,有一分发黑就有一分脑缺氧,有一分脑缺氧就有一分烦躁;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人的眼眶下会出现黄瘤;缺铁性贫血的人会有白睛蓝斑,等等。

可见,眼睛不仅仅是心灵的窗口,还是透视疾病的窗口。难怪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眼睛如何,身体即如何。”

◇护养眼睛的方法

对于眼睛的保养,我的建议是把脚保养好,因为眼睛和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有人要问了,你怎么会把眼睛和脚联系在一起,它们俩离得也太远了点吧?其实中医认为,对眼睛影响很大的几条重要经脉,比如肾经或是肝经等都是联系在眼睛和足部之间的通道中。通过对足部的保养,可以刺激体内的经脉来更好的控制对眼睛的濡养。在此我推荐几个护养的方法:

1.推荐按摩太溪穴,位置在内踝高点和足跟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上下按揉这个穴位即可,不宜按得过于酸胀,3分钟即可。其次是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即可,感觉以中等强烈的酸胀为宜。

2.茶饮。平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喝绿茶,它对人体的好处真是不少,而我们若能在绿茶中适当地加几粒枸杞子和一两朵白菊花,或是适量的明目效果很好的耳环石斛、麦冬。那么,你手中的这杯茶则立刻变身为经典的清润眼睛的养生茶了。加入这些材料的茶具有一定的清补肝肾,养阴润燥的作用。根据眼干涩或是疲劳的程度,每天适当增减饮用次数会有一定的润眼作用。

3.水果。眼睛不适的人适合多吃一些汁水丰富的水果,尽量少吃干巴巴的水果。中医认为植物的体液也是类似于人体的体液,有个说法就是以津补津。例如,吃鲜龙眼就比吃干龙眼强的多,所以不管是鸭梨、西瓜、葡萄、蜜桃还是甘蔗都是不错的选择。

4.饮食。山药是一个很不错的补人的东西,无论熬粥、炖菜还是清炒都可以。另外,大枣是补血的佳品,干品或是鲜品效果都很不错,每天吃上5、6枚即可补血,又可明目。当然,猪肝、羊肝、胡萝卜、核桃、木耳、黑豆浆、黑豆腐这些都是对眼睛干涩有好处的营养食品。

5.忌口。大蒜虽然可以很好的调味,杀掉肠胃中的毒素,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伤眼睛,所以眼睛不适的人尽量不要碰它。另外,辣椒的热性会增加体内的干燥程度,更加会造成这个季节的眼睛干涩。

6.闭目养神。其实不只是养神,闭目是眼睛休息的最好方法,一方面养护眼睛,一方面节省了身体里五脏六腑精气的消耗。

7.改善照明。虽说节能灯或是日光灯管可以比白炽灯节能,但那刺眼的白色在节能的同时却在损伤着我们的视力。建议在看书时最好使用白炽灯泡或是暖色的节能灯,因为它们的光是最接近日光的。

8.最好不要戴过大的太阳镜。它虽然遮光的效果很好,但较深的颜色更容易形成局部的“小高温”,加速眼睛水分的流失。

9.坚持做眼保健操。不要小看眼保健操的功效,眼睛周围的那几个穴位如果可以坚持按揉,会保障局部精血数量的相对充沛,从而缓解眼睛干涩。

◎耳朵泄漏出来的秘密

在我们的面部器官中,耳朵是最缺乏表情的了。它不像眼、鼻、口可以搞搞小动作,它总是傻傻地呆在脑袋两边,两只耳朵遥遥不相望。可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小视了耳朵对我们生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与帮助。

中医认为,“耳主贯聪而通心窍,为心之司,为肾之候也”。通俗一点说就是,耳朵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息息相关。《内经》中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记载,并认为耳与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清代张振錾在《厘正按摩要术》中也有“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言论。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也发现了耳朵与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并确认了八十多种内外科疾病与耳朵的变化有关系,再次印证了中医的神奇。

耳朵与人体的经脉和穴位密切相连,所以人生病时,耳朵就会有反应。耳朵的形态、色泽和纹路的变化都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可以说,耳朵是一份完整的人体病历。关于具体的耳诊,很多中医书籍中都有记载,在此我就不多重复了。不过有一点我不得不提,那就是耳垂上的“冠脉沟”。

冠脉沟是耳垂上的一条纹路,或许有人要问了:“我耳垂上压根就没有纹路啊?”如果你的耳垂上没有这条纹路,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的心脏很好;如果有些朋友的耳垂上出现了这条纹路,那么就说明你有患冠心病的可能,纹路越清晰说明问题越严重。大家如果发现自己耳垂上出现了纵向或斜着的纹路,就应该注意了。

可以说冠脉沟是判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次,我和一位资深的中医教授梁老聊天,他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当年,梁老是某军区医院的知名医生。有一次,上级派他跟随一位军区副司令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在会场上,这位副司令突然昏厥了。梁老立刻来到副司令的身边,看到副司令的头耷拉着,嘴巴搁在桌子上,当时人已经没有了知觉。匆忙中,梁老一眼就看见了他耳垂上明显的冠脉沟。马上让人给司令做心电图,结果出来后,老梁一看,果真是冠心病。

其实,这个征兆对老年人和年轻人都适用。根据老梁的理论,我也观察了近二百名患者的冠脉沟,其中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准确率达高达90%。

说到身体出现的一些纹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慧眼识“心”病的窍门。

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过的,“望而知之,谓之神也”,其实任何的疾病,都可以从人体的外观上看到蛛丝马迹。因为人体的十二条经络,外加任督二脉,都连接着五脏六腑,所以才有“症现于四肢五官,而病存于五脏六腑”之说。那么,说到患有心脏病的人,如何从外观体征上发现呢?主要有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