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由马耶兄弟(Mayer)和路易·皮尔逊(19世纪法国摄影师)的肖像照引发的一个梦魇。
导演:戴维·洛奇(David Lodge)
制片:Native productions(英国)
片长:14分钟
出品时间:2000年
主演:Ray Marioni,Virginia Garcia
获奖记录:
2000年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探索奖、CANAL+奖(国际组)。
路易·皮尔逊的摄影模特儿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有“世纪美人”之称,先嫁意大利伯爵卡斯蒂利欧,后来跟随拿破仑三世,晚年色衰,幽居在巴黎旺多姆广场一旅店里,远离镜子、人群,只在天黑时出入。
戴维·洛奇借用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的形象,让她成为魔术师手下的玩偶。看完片子后会发现故事跟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毫无牵连。命名为“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是要给片子染上一点古意,还是要给子虚乌有的情节打上现实的烙印?
抽着雪茄的魔术师来到一个阴暗的地下空间,类似《橡皮头》(大卫·林奇)里的造景,开始摆出表演的架势。“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是报幕词。破旧的帘子、帐布、造音器、玩偶机械师以及那个最关键的纸盒都一一被拉到虚拟的舞台上来。纸盒的绳子自动解开,魔术师挥动羽鞭,“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的裙子花瓣般地从盒子里逸出,接着是花蕊。夫人神情木然,闪烁着病态的笑。她的到来激活了机械师和另外空间里的昆虫人(戴着和当年皮尔逊肖像里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一样的面具)。玩偶们较量完毕以后,魔术师收起布袋、纸盒走人。《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的结构让人联想到梅里爱的《恶魔房客》(1909),同样是魔术师和一只万能箱子,梅里爱搞的是纯粹娱乐,戴维·洛奇就多出了一番折磨人的心思。
《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有故意抵制诗意、美感,拒绝诱发情绪等倾向,人物以病态、丑陋见长,跟《丢孩子的城市》(让·皮埃尔·热内)里的丑角相去不远。本片意义不明,赏心悦目的元素可为零。但若连《丢孩子的城市》都喜欢的人,说不定也能喜欢上《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
对《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可能最需要指出的是它的错误镜头衔接以及倒退效果;故意地破坏大于30度机位转换的规则,“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的裙子也故意不遵守动作衔接的规矩,一次次地重复它滑行的起点。摄影机的倒退效果让魔术师的道具一律自动飞行,正位,扩音器则边踩边从碎片恢复成喇叭状(正常的情况正好倒过来),特技画面的流畅堆叠和诡谲、墓地般的音效合拍,营造了悬空、阴暗、充满隐喻的傀儡地。多数电影人是为了叙述故事而使用特技,而戴维·洛奇像是反过来似的。
戴维·洛奇1998年的另一部片子叫《马蹄铁》,讲述一个老年人去牙医处换牙的过程,获得了戛纳短片评委奖。《马蹄铁》里的超现实意图,比《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还要严重。戴维·洛奇在做这样的片子之前,一定也预料过自己会被纳入故作深沉之类吧。欧洲的电影节也被指责只偏爱晦涩影片。事实上《马蹄铁》得的还不是金棕榈奖,《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也只被标榜了是实验组的“探索奖”;他们前前后后还有许多获奖片,大部分都不难懂,指责片子太好懂的人就没有。可以肯定,类似《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和《马蹄铁》这样的片子,要是今后只能落到匆忙浮躁、全凭第一印象遴选的过客手里,基本第一轮就无法通过,参赛的必要都没有。从此没有人再敢搞实验片。不过又要随便想到诺曼·麦克拉仁(Norman MacLaren),想到曼·雷(Man Ray)、布纽尔,想到人人皆知的印象派、立体派画师,他们的东西,先是被嘲骂,后来又都被逐渐地看重、吹捧、膜拜,都成规律了。
《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说不定也能等到受吹捧的日子;只是目前的情况是,在《马蹄铁》和《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这些都还是短片)之后,戴维·洛奇的隐喻路线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导演档案:戴维·洛奇(David Lodge),英国动画师、导演,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动画专业,从事动画及影视广告制作。短片作品:《马蹄铁》(Horseshoe,1998),《卡斯蒂利欧伯爵夫人》(2000)。